年8月4日,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去世。我们很容易忽略一个外国作家的生和死,但是他写下的这些童话,可以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儿童。时至今日,谁又能夸下海口,现在流行的新一代童话已经能够完全替代几百年前的瑰宝?
但不可以忽视的是,如今的花朵们,看得更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更愿意相信熊大和熊二的故事,经典童话已经对他们越来越没有吸引力,或者说,已经慢慢消逝在他们头脑中。
美到极致的经典童话,不强求结局
童话是什么?童话是孩子们幻想中盛开的一朵美丽的花,是他们独一无二的无比纯净的世界;是他们还在懵懂的年纪,大人在孩子们耳边的低语——大概没有什么比这更贴心的事情了。通过童话,他们可以窥探这个复杂世界的一角,体会真善美丑,怀抱希望成长。
所以,在早年经典的童话作品中,无不穿插爱和希望,勇敢和坚强,善良和纯洁。安徒生的童话尤为如此,《海的女儿》、《丑小鸭》、《皇帝的新装》、《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些作品都非常著名,不用赘述。还有一些作品,可能不是十分经典,却值得一读。
《野天鹅》:
艾丽莎是个柔弱的女子,但她却战胜了比她强大得多、有权有势的王后和主教,救出了被王后的魔法变成天鹅的11位哥哥。她可以成功靠的是她的勇气、决心和毅力。
《夜莺》:
夜莺那曼妙的嗓音,赢得了全世界博学之士的推崇,也赢得了中国皇帝的眼泪。在皇帝弥留之际,夜莺再次来到皇帝的身边为他歌唱,阎王使者潸然泪下后飘然离去,皇帝的生命得到了延续。
《蜗牛和玫瑰树》:
在一棵玫瑰树下生活着一只蜗牛,这只蜗牛什么事也不做,却对自己的行为有着种种理由,它非常骄傲。新的一年来到了,玫瑰树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人们都来欣赏。蜗牛却觉得世界对它不公平,吐了一口唾沫就钻进壳里,把门关上了。玫瑰树认为开出美丽的花朵供人们欣赏才是真正的幸福,它每年春天都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美到极致的童话,并不是一定要结局必须圆满。安徒生的童话,其实有很多一部分是悲剧故事。但正是结局的不美好,更衬托出主人公追寻希望、勇敢坚强的可贵品质。
这,比现在一味大团圆的童话要高明不知道多少倍!
中国优秀的童话作品,去哪儿了?
作为一个80后,小时候,我阅读了很多书,包括安徒生童话在内的很多童话故事。《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夜故事》、《伊索寓言》、《中国成语故事》、《格列佛游记》……
但是不难发现,80后的童年时代,能够阅读到的中国经典童话,非常少。很多优秀的作品,因为那个时代物质的匮乏和出版业的不发达,能够广为传阅的很少。(当然,这和个人的生活环境也是有关的。)
但实际上,当代中国也有一批优秀的童话作品。比如:张天翼的《宝葫芦的秘密》、叶圣陶的《稻草人》、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包蕾的《猪八戒吃西瓜》、洪汛涛的《神笔马良》、葛翠琳的《野葡萄》、贺宜的《小公鸡历险记》、金近的《小鲤鱼跳龙门》。
此外,还有一部分口口相传的中国神话故事相伴那时的童年。比如《聊斋志异》、《宝莲灯》、《西游记》(勉强算)……
更多的故事,得益于被改编成为动画片而被大家所熟知。很多人,包括我在内就没看过《舒克和贝塔》的原著,但是动画片看得多。郑渊洁也因此被称为“皮皮鲁、鲁西西之父”。
现在的孩子,到底在看些什么书?
时间流转到现在,20多年后,00后的尾巴,我的女儿,二年级的小学生。她在看些什么书?
大概从她一岁的时候,我每晚会花上1个小时左右时间读短故事给她听。到幼儿园,因为认识汉字不多,就会阅读很多有趣的绘本。但能够选择的,基本都是国外的一些优秀绘本,很少有国内的书可以推荐。从这点上来说,国内的儿童绘本,虽然这两年发展还可以,但其实发展和国外相比真的慢许多(包括国内的原创动画都是如此)。
尝试在当当网搜索儿童绘本的关键词,根据销量排序,第一页(50个商品)几乎全部是国外的儿童故事。穿插在其中的,国内的绘本非常少。
有中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绘本、中国传统大家叶圣陶的儿童作品。这类题材也就只有咱们有,国外也学不过去。非要说当代童话绘本的原创,只剩下几米的儿童漫画以及歪歪兔等中国早期儿童性教育读本。
前者勉强算是低龄童话,后者父母买单的心态多半是因为国外的性教育作品肯定不适用含蓄的中国人。
换个关键词来搜“童话故事”,第一页全部沦陷,销量靠前的全是世界童话。
我给女儿买了中国成语故事,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以及80年代我阅读过的那些故事,但除此之外,很难再有合适的优秀童话故事去给我的孩子阅读。剩下的就是学校推荐的订阅杂志了。比如《儿童文学》《童话大王》《童话世界》等,不过这些故事,和经典作品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再数一下手指头,中国当代的童话作家我也就只知道曹文轩一个了。代表作有《草房子》《红葫芦》等,年,他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曹老如今也是60多岁了,接班人在哪里?
焦躁时代的童话,会间接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说了很多国内缺失原创童话的话儿,撇开“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种中国家长的传统思想以及种种出版业的客观原因等,从根源上追溯,还是中国的社会和教育环境导致的。
学校现在抓的都是什么?是成绩!
家长焦躁的都是什么?是成绩!
孩子压力大的都是什么?还是成绩!
虽然我们的教育已经在做十二分的努力了,但是中国孩子的童年依然和升学压力捆绑在一起,哪里有时间钻研和享受什么童话?
在这种大环境下,一些快餐类的童话诞生并流行也就可以理解了。
最知名的,莫过于《喜羊羊和灰太狼》以及《熊出没》。这两个动画片的共同特点是简单、粗暴,正义永远把邪恶打得落花流水,人物举止言谈动不动就爆粗,不讲现实逻辑。
这才有了“小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酿惨祸兄弟俩被烧成重伤”这种悲剧上演!(当然,此后的这段时间,也能看到这部剧的慢慢转向,包括后面的大电影,开始学习迪士尼的一些套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庭审调查阶段,原告方将1到集《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中容易被儿童模仿的暴力危险镜头,做成5分钟的短片,在法庭上播放,称“在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全集中,灰太狼被平底锅砸过次,被抓过次,被煮过次,被电过次……”
再看看国外的一些作品,《不一样的卡梅拉》,一只充满梦想和闯劲儿的小鸡的故事,我的女儿看完第一本,和我说,妈妈,这是一个梦想的故事!
再比如一度霸屏的《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于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这两年被放到大银幕上,却获得了无数人的好评。小王子用孩子式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人类的孤独寂寞、没有根基随风流浪的命运……
这些国外的作品,也有一些共通点,比如,丰满而独立的人物性格,曲折却美好的故事,不回避灰暗,却能够展望未来……
我想,这样的童话故事,才能给孩子相对真实的感受,体会到这个世界的复杂和奇妙,了解人世间的真情和不圆满,即便在挫折中也能怀抱希望去成长。
撇开上面的内容因素,更恐怖的是,在当下焦躁的社会环境下,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学,手机等数码设备的低龄化,让更多不适合孩子的阅读的内容推送到了他们的眼前。
上小学的孩子,多半已经有了手机。某天,我给女儿的手机充电,在她的QQ卡片上,看到她竟然有浏览QQ阅读的《霸道总裁》的记录!(具体书名记不清了)
这是什么样的网文,光看书名已经非常清楚了。我当下震惊,恨不得立刻卸载了QQ。但是有什么用呢?现在的互联网各种产品、阅读类APP都会向你推送各种信息,甚至越重口推荐率越高!他们才不会管什么少儿不宜!
但是再仔细想想,这个年纪的孩子,对男女之间的差别已经有初步的了解,对于爱情这种新鲜事物也许是想探秘的。
也许,这是这两年儿童性教育读本越来越火的原因之一吧。
回头想想,也蛮怀念我们那个年代的童话。优美、绵长、充满情怀。
《雪孩子》,年播放的动画,篇幅不长,画风可爱,冬天的白兔妈妈准备出门去找萝卜时,堆了一个雪孩子陪兔宝宝玩。后来,小白兔睡觉时,火烧着了小白兔的房子,雪孩子为救小白兔,奋不顾身地冲进了房子抢救……这个童话充满了幻想与梦幻,讲述了友情与勇气,舍身救人的勇敢,歌颂了勇敢的精神。
《鹿铃》是根据“白鹿洞书院”流传的美丽传说改编,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年出品的水墨动画短片;老药农小孙女在一次采药时,从老鹰凶爪下救了一只小鹿,小鹿在和小女孩一起的生活中培养了深厚的情感;后来,小鹿遇到父母,随父母而去,小女孩把随身的铃铛系在小鹿脖子上,小鹿的身影慢慢远去,清脆的铃声依然在山谷里回荡着。
《天书奇谭》,年出品的动画长片。天宫里的袁公偷盗天书,刻在石洞里,后被三只狐狸偷学。狐狸修炼天书法术后,危害百姓。最后由天鹅蛋化为人形的蛋生,学习法术后和袁公一起消灭了狐妖,而袁公因泄露天机,被抓回了天庭。可以说,它是一代中国人心目中最好的动画片之一。
最好的童话故事到底什么样?也许就是几十年后,你长大了,你再给孩子挑选童话的时候,还会选择的那个记忆犹新的故事……
来源: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北京什么时候治疗白癜风合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tianfustone.com/lyjg/1532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