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
晁补之(—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为“苏门四学士”。他幼能属文,日诵千言,故早负盛名。一生嗜学不倦,文章名重一时。亦工诗词书画。其所作诗文凡70卷,名《鸡肋集》另有收录晁补之词作的《晁氏琴趣外篇》6卷。
1、摸鱼儿·东皋寓居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鹭来鸥聚。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
注释
⑴东皋寓居:词题。东皋指晁补之晚年居住的金乡(今属山东)归来园。⑵陂(bēi)塘:池塘。旋:很快,不久。⑶依稀:好像是。⑷嘉雨:一场好雨。⑸沙觜(zuǐ):从水中突出和陆地相连的沙滩。⑹渚(zhǔ):水中的小洲(岛)。⑺翠幄(wò):绿色的帐子。这里指杨柳。⑻柔茵:柔软的褥子。这里指草地。藉:铺垫。⑼青绫被:汉朝时,尚书郎值夜班,官家给青缣白绫被褥使用。⑽金闺:汉朝宫门的名称,又叫金马门,是学士们著作和草拟文稿的地方。此指朝廷。晁补之曾做过校书郎、著作佐郎这样的官。⑾“儒冠曾把身误”:说读书、做官耽误了自己。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有“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的句子,这里是借用。⑿弓刀千骑(jì):说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侍从很多。邵平瓜圃:邵平是秦朝的官员。秦朝灭亡后,他就做老百姓,在城外种瓜。⒀觑(qù):细看。⒁“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说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鬓发已经白了不少。青镜:古代镜子多用青铜制成,故称青镜。星星:指头发花白的样子。如许:这么多。⒂浪语:空话,废话。⒃“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说像班超那样,虽然做了高官,回归故乡时已经年岁老大,有些晚了。汉朝班超少年有大志,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封了侯,在外30多年,回到京城洛阳时已经70多岁,不久便死了。迟暮,晚年,此指归来已晚。
赏析
此词为作者的代表作,作于晁氏贬谪回乡后居于东山“归去来园”时。词中不仅描写了园中胜景,而且抒发全词借议论抒怀,情真意挚、气势豪迈、连用典故而能流转自如、一气贯注。
上片写景,描绘出一幅冲淡平和,闲适宁静的风景画:陂塘杨柳,野趣天成,仿佛淮水两岸,湘江之滨的青山绿水。东皋新雨,草木葱茏,山间溪水的涨痕清晰可辨,沙州上聚集着白鹭、鸥鸟,一片静穆明净的景色。开头,“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买到池塘,在岸边栽上杨柳,看上去好似淮岸江边,风光极为秀美。“沙觜”,沙嘴,即突出在水中的沙洲。“翠幄”,绿色的帐幕,指池岸边的垂柳。“柔茵”,软草。“东皋”句以下九句是说,刚下过雨,鹭、鸥在池塘中间的沙洲上聚集,很是好看;池岸边的垂柳,遮住了天空;池塘四周,绿草如茵。作者一个人,坐在池塘边上,自斟自饮。描写了田园优美恬静、爽朗明快的风光。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此美景由衷的喜爱,从而,衬托出他洁身自好的情怀。“东皋嘉雨新痕涨”、“一川夜月光流渚”,均系作者从心底深处有感而发的佳句。然而其中最令人神往的,莫过于满山明月映照着溪流,将那一川溪水与点点沙洲裹上了一层银装。以“一川”形容夜月,可见月色朗洁,清辉遍照。“光流渚”三字则将宁谧的月色写得流动活跃,水与月浑然一体,那滔滔汩汩流动着的,难以辩识那是溪水还是月光。完全是一幅动静谐和的山中月夜图。面对着此景,词人翩然起舞,头上是浓绿的树幕,脚底有如茵的柔草,偌大的世界好象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尽情地领略这池塘月色,酒尽了还不忍离开。词之上片,寓情于景。表现了归隐的乐趣。绘色绘影的描写中,可见到作者“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的高超艺术表现力。词中用了由大及细,由抽象到具体的写法,先说园内景色如淮岸湘浦,是大处落墨,总述全貌。接着写雨至水涨,鸥鹭悠闲,是水边常见景物,但已见其明丽清幽。最后以“堪爱处”、“最好是”引出野居幽栖的最佳景象。
下片抒情。“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青绫被,汉代制度规定,尚书郎值夜班,官供新青缣白绫被或锦被。这里用来代表做官时的物质享受。金闺,金马门的别称。江淹《别赋》:“金闺之诸彦。”李善注:“金闺,金马门也。”这里泛指朝廷。儒冠,指读书人。杜甫《奉赠韦左丈二十二韵》:“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这三句是说不要留恋过去的仕宦生涯,读书做官是耽误了自己。“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弓刀千骑,指地方官手下佩带武器的卫队。邵平:秦时人,曾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在长安城东种瓜,瓜有五色,味很甜美。世称东陵瓜。这三句是说自己曾做过地方官,但仍一事无成,反而因做官而使田园荒芜。“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觑,细观。青镜,青铜镜。细看镜中鬓发,已经是两鬓花白了。
“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暮。”这几句是说,所谓“功名”,不过是一句空话。连班超那样立功于万里之外,被封为定远侯,但回来不久便死去了。班超,东汉名将,在西域三十余年,七十余岁才回到京都洛阳,不久即去世。作者通过此句来表现厌弃官场、激流勇退的情怀。
2、生查子·梅
青帝晓来风,偏傍梅梢紧。未放玉肌开,已觉龙香喷。此意比佳人,争奈非朱粉。惟有许飞琼,风味依稀近。
3、生查子·同前夏日即事
永日向人妍,百合忘忧草。午枕梦初回,远柳蝉声杳。藓井出冰泉,洗沦烦襟了。却挂小帘钩,一缕炉烟袅。
4、水龙吟·问春何苦匆匆
问春何苦匆匆?带风伴雨如驰骤。幽葩细萼,小园低槛,壅培未就。吹尽繁红,占春长久,不如垂柳。算春长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间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轻辜、芳醪红口。那知自是,桃花结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来风味,春归时候。纵樽前痛饮,狂歌似旧,情难依旧。
注释
①壅(yōng)培:把土或肥料培在材料根部。
②芳醪(láo):指浊酒或醇酒。
译文试问春天啊何苦行色匆匆,带着风伴着雨奔驰急骤。绿萼纤细香花清幽,小园里栏槛低矮,刚刚雍土培苗,花枝尚未挺秀。春风吹尽了繁花艳红,占有春光若能长久。繁红不如垂柳。算起来春光常在永不衰老,然而人却为春色消逝而愁春光衰老,这份愁只是善感愁怀的人间才有。世界失意的春恨十常八九,每见风雨摧花,我怎忍轻易辜负(舍弃),那入口芳醇的美酒。哪知原不是,桃花由于结子才零落,并非为了春去才消瘦。世上功佝无成,老来风操救济不,已到春归时候。纵然痛饮美酒,依旧像昔日狂歌,那豪情却难依旧。
5、临江仙·绿暗汀洲三月暮绿暗汀洲三月暮,落花风静帆收。垂杨低映木兰舟。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灞水桥东回首处,美人亲上帘钩。青鸾无计入红楼。行云归楚峡,飞梦到扬州。
注释
①汀州:汀指水边的平地,州指水中的沙洲。
②木兰舟:用木兰树木材造的舟。船的美称。
③篙(gāo):撑船的竹竿或木杆,滑:指春天江水上涨,行船流利。
④灞(bà)水桥:地名,在长安城东。唐代人们离开京都,多在此处折柳赠别。后来就成了与亲友话别地点的代称。
⑤青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红楼:指美人居住的房子。
⑥行云归楚峡:宋玉《高唐赋》序里有楚怀王梦见巫山神女与他欢会的事。此后文人多用巫山云雨代指男女恋爱欢会。楚峡即指巫山。
译文
正是三月暮春时节,水边平地上长满了青草,一片暗绿。花儿已开始凋谢,没有一丝风,船帆也都卷起来了。高高的垂杨树下,小船横斜。江水有半篙深,正利于行船,夕阳西下,耒归的游子又增加了一段愁绪。当年在灞桥分别之时,回首眺望,只见美人也在卷帘伫视。如今远在江边,多么希望青鸟使者能为我传送信息到红楼啊:昔日的恋爱生活已成为楚峡之游,而今只能在梦中飞到扬州去和你相会了。
秦观
秦观(-)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元丰八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v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最后死在藤州(今广西藤县)。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兼善诗、词、文,尤以词著名。词风婉约绮丽,被视为词家正宗。
1、满庭芳·山抹微云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万点一作:数点)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注释(1)谯门:城门。(2)引:举。尊:酒杯。(3)蓬莱旧事:男女爱情的往事。(4)烟霭:指云雾。(5)消魂:形容因悲伤或快乐到极点而心神恍惚不知所以的样子。(6)谩:徒然。薄幸:薄情。
译文会稽山上,云朵淡淡的像是水墨画中轻抹上去的一半;越州城外,衰草连天,无穷无际。城门楼上的号角声,时断时续。在北归的客船上,与歌妓举杯共饮,聊以话别。回首多少男女间情事,此刻已化作缕缕烟云散失而去。眼前夕阳西下,万点寒鸦点缀着天空,一弯流水围绕着孤村。悲伤之际又有柔情蜜意,心神恍惚下,解开腰间的系带,取下香囊……徒然赢得青楼中薄情的名声罢了。此一去,不知何时重逢?离别的泪水沾湿了衣襟与袖口。正是伤心悲情的时候,城已不见,万家灯火已起,天色已入黄昏。
2、春日
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注释
(1)丝:喻雨。
(2)霁(jì):雨后初晴。
(3)浮瓦:晴光照在瓦上。
(4)芍药:牡丹。
(5)春泪:雨点。
译文
轻雷响过,春雨淅沥而下。雨后初晴,阳光好象在刚刚被雨洗过的碧瓦间浮动。春雨过后,芍药含泪,情意脉脉;蔷薇横卧,娇态可掬,惹人怜爱。
3、鹊桥仙·纤云弄巧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通:渡)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注释(1)纤云:轻盈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种巧妙的花样。(2)飞星:流星。一说指牵牛、织女二星。(3)银汉:银河。迢迢:遥远的样子。暗度:悄悄渡过。(4)金风玉露:指秋风白露。李商隐《辛未七夕》:“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5)忍顾:怎忍回视。(6)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语出宋玉《高唐赋》。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4、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注释(1)津渡:渡口。(2)可堪:那堪。(3)驿寄梅花:陆凯在《赠范晔诗》中有“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4)鱼传尺素:《古诗》中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5)幸自:本自,本来是。(6)为谁:为什么。
译文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5、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注释①《浣溪沙》原唐教坊曲名,本为舞曲。“沙”又写作“纱”。又称《小庭花》、《满院春》。另有一体五十六字。②漠漠:像清寒一样的冷漠。轻寒:薄寒,有别于严寒和科峭春寒。③晓阴:早晨天阴着。无赖:词人厌恶之语。穷秋:秋天走到了尽头。④淡烟流水:画屏上轻烟淡淡,流水潺潺。幽:意境悠远。⑤丝雨:细雨。⑥宝帘:缀着珠宝的帘子,指华丽的帘幕。闲挂:很随意地挂着。
译文带着一丝寒意,独自登上小楼,清晨的阴凉,令人厌烦,仿佛已是深秋。回望画屏,淡淡烟雾,潺潺流水,意境幽幽。窗外,花儿自由自在地轻轻飞舞,恰似梦境,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无边际地飘洒着,就像愁绪飞扬。再看那缀着珠宝的帘子正随意悬挂在小小银钩之上。
6、好事近·梦中作
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译文
春天到来野花在雨中开了,一枝花的开放说明春天的到来。(我)走到山谷里的小溪旁,惊起了成百上千的黄鹂鸟儿。春天的云在蓝天下犹如龙蛇一样翻转变化。(我)喝醉酒后躺在小溪旁边的古树藤的阴凉下边,也不知道了东南西北。
7、纳凉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赏析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8、八六子·倚危亭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黄鹂又啼数声。
注释①八六子:杜牧始创此调,又名《感黄鹂》。②恨如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芳草,更行更远还生。”③刬(chǎn):同“铲”。④青骢(cōng):毛色青白相间的马。⑤袂(mèi)红:红袖,指女子,情人。⑥娉(pīng)婷:美貌,指美人。⑦“春风”句: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⑧怎奈向:即怎奈、如何。宋人方言,“向”字为语尾助词。⑨销凝:消魂凝恨。⑩黄鹂:又名黄莺。
译文我独自靠在危亭子上,那怨情就像春草,刚刚被清理,不知不觉又已长出来。一想到在柳树外骑马分别的场景,一想到水边与那位红袖佳人分别的情形,我就伤感不已。佳人,上天为何赐你如此美丽?让我深深投入无力自拔?当年在夜月里,我们共同醉入一帘幽梦,温柔的春风吹拂着你我。真是无可奈何,往日的欢乐都伴随着流水远去,绿纱巾上的香味渐渐淡去,再也听不到你那悦耳的琴声。如今已到了暮春时令,片片残红在夜色中飞扬,点点细雨下着下着又晴了,雾气一片迷迷蒙蒙。我的愁思正浓,忽然又传来黄鹂的啼叫声,一声一声。
9、点绛唇·桃源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注释
①尘缘:佛教名词。佛经中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作六尘。以心攀缘六尘,遂被六尘牵累,故名。
②乱红:落花。李贺《将进酒》: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译文
我酒醉后架着小船,在湖中荡漾,听任流水把小船推向花草深处。现实世界的名利缠身,不能解脱,没有办法在这如花的仙境住下去。烟水茫茫,笼罩在夕阳的余辉里。两岸的青山排列无数,晚风吹来,落花如雨,竟然不记得来时走过的路了。
10、满庭芳·碧水惊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伤怀。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注释①洞房:深邃的内室。②砧杵(zhēnchǔ):古代捣衣工具。砧为捣衣石,杆为捣衣棒。南朝宋谢惠连《捣衣》诗:“搁高砧响发,楹长杵声哀。”《子夜四时歌·秋歌》:“佳人理寒服,万结砧杵劳。”③西窗三句:西窗,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疑是故人来,唐代诗人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诗:“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④问篱边二句:思念故乡。语本晋陶渊明《饮酒》诗之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杜甫《秋兴八首》:“丛菊两开他日泪,扁舟一系故园心。”⑤殢酒(tì):病酒,为酒所困。此为以酒浇愁之意。作者《梦扬州》词云:“滞酒困花,十载因谁淹留。”⑥金波二句:金波,月光。《汉书·礼乐志》:“月穆穆以金波。”
译文
秦观为官时期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贬谪。此词一说为他被流放因思恋故国所作,另一说为他晚年谪居后而做。
碧清的水面放出冷冷的秋光使人心惊,黄云在暮色中凝聚,台阶上到处是零乱破败的落叶。室内悄无人声,月光斜斜地照进来,照着他独自徘徊。又一个重阳节临近了,到处是催人的砧杵声。西窗下,开门风动竹,疑是故人来。宦海的风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非常脆弱;而仕途上的是非往往是无事生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问问篱边的黄菊,不知是为谁而开?不要随便说什么愁总是跟酒在一起,酒能留住愁;其实,酒还没有醒,愁就已经先回来了。凭栏沉思了很久,月亮渐渐西沉,苍苔上已生出点点白露。
11、如梦令·春景
莺嘴啄花红溜,燕尾点波绿皱。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
注释①玉笙:珍贵的管乐器。②《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译文黄莺用嘴衔过的花更加红润,燕子用尾点扫的水波泛起绿色的涟漪。天寒手冷,玉笙冰凉,但吹笙的人却亢奋地吹起《小梅花》曲子,声音宏亮悠扬,响彻天空,听者都感到激越、雄浑,春意盎然。人们都说,照这样吹,这样吹吠下去,一定会让人和绿杨都会变得潇洒清秀。
白癜风应该怎样治疗白殿风能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