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浙文化唐诗之路

旅游的选择似乎很多时候似乎都是点和线的选择,比如选择某一景点进行深度探访,或者选择这一地区若干离散的景点进行逐一游览。如果一些景点之间产生了某种联系甚至形成了一条线路,这不同于仅是简单地把著名景点串联起来形成的最优线路,那就是线的旅游,比如丝绸之路,古蜀道,还有茶马古道等。但是今天我打算说说浙江独有的一条文化线路——唐诗之路。浙江地区第一次在历史上崭露头角是在吴越争霸时期,最后越王勾践灭吴进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之后浙江再次进入世人眼中,则是在魏晋南北朝,经过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力发展,南方也包括浙江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显著的提高,到了东晋六朝时期浙东文化已是高度发展成熟,与此同时浙江景色也渐渐为世人所知。前面提到的唐诗之路正是发端于此时。魏晋时期无论是“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的谢安还是六诏不仕的王羲之都不及谢灵运对唐诗之路的影响之大,谢灵运的名篇“江南倦历览,江北旷周旋”,“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池塘生春草,田园变鸣禽”既是对浙东地区的歌咏,也影响了后世李杜王孟等诸大家,更开创了中国山水诗这一风格。隋唐时期绍兴及萧山等地被称为越中(越,越州:今绍兴一带地区),所谓“越中山色镜中看”,既言景色秀丽,也说明越中湿地众多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此外还有李白的《越中览古》诗。李白的出现使得发源于魏晋的唐诗之路趋于成熟。据史书统计游览过唐诗之路的诗人仅唐朝有记载的就有四百多名,留下的诗篇更是达到了一千五百首之多。其中自然不乏后世传名的大诗人,而李白则是其中典型。唐诗之路分为浙东浙西两条线。李白吟咏的主要是东线,始自钱塘江,入绍兴古镜湖,而后由浙东运河,经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梁而登天台山,全长千米,这其中李白的著名诗篇有《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台晓月》和《舟中晓望天台》。李白的浪漫主义情怀和浙江丰富的山水景物可以说是相得益彰。但李白畅游浙东除了纵情山水之外,还有对浙东名士的追寻和倾慕,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谢灵运,作为浙东人谢灵运进一步诗化了浙东山水,更赋予其精神力量。这同时也是唐代其他诗人游览浙东的原因之一。王维甚至住到了若耶溪,留下的诗篇有《鸟鸣涧》和《山居秋暝》。“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兰溪三日桃花雨,夜半鲤鱼来上滩”,“恰是扁舟堪入处,鸳鸯飞起碧流中”诸位名家或情,或思,或景以表达对浙江风物的热切和喜悦。其实浙东的山水只是唐代诗人游览的表象,而内在最重要的因素当是文化积淀。当时浙东地区的越文化在和中原文化,北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发展成熟,而文化的外延宗教,包括道教和佛教在当时都是全国最为鼎盛的地区之一。以上是唐诗之路的浙东一线,浙东有王谢的魏晋风流,有流水曲觞《兰亭集序》的雅事名篇,更有佛门圣地,道家仙境,已然是浙江绝胜。然而唐诗之路还有一段浙西线包括新安江至富春江一带。新安江会兰江后再会分水江始为有“小三峡”之誉的富春江。“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可见唐代诗人对富春江的歌咏也是溢于言表。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从胥江渡,到严陵台,富春江传承的是一贯的自春秋,东汉,魏晋,乃至唐宋的中华文化。因此除西湖外,富春江也是浙江一带的山水胜景和文化底蕴的代表之一。元代黄公望创作《富春山居图》,又成就了另一段传奇。就像《湖心亭看雪》之于西湖冬景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一样,能与富春江山水形成这种深厚情谊的就是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唐诗之路或者说浙江本是属于古意江南地区的一部分,然而唐宋时期由于越中地区的盛名而独立于江南称之。但浙江终归是属于唐朝行政区划中的江南道,唐朝以后江南的范围多有变化,并不能形成确切的定义,广义的江南地域极为辽阔广大。江南的概念随着历史的进程渐渐变为一个民族对于极致生活的向往。而这一演变过程中起了主导作用的则是中原汉族经济政治文化的南移,其中主要是晋,唐,宋三次中原汉族的大规模南迁。这一进程初步完成于宋朝初年,就像在南北变易中所说的那样,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的发展开始渐渐赶上中原和北方地区。到了北宋经济文化鼎盛时期,江南已经基本完成赶超这一过程。除了北宋京畿地区作为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商业大都市,北宋全境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宋室南渡更是加快了这一发展速度。至此江南这一极致生活的代表已经完全形成。实际上我想说的只是浙江作为江南地区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典型的江南生活方式。帝国时期给与民族的印象是鱼米之乡,富庶之地,山水之城,腰缠万贯骑鹤下江南这一典故就说明了这点。近代以来江南的形象更多的是水乡古镇,烟雨蒙蒙青石街,渡江飞燕油纸伞,瓦下白墙黄竹椅,出门轻舟过拱桥。对于浙江而言著名的古镇有南浔,乌镇,西塘,前童,石浦等。在我看来采莲曲所描写的意境,“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采莲南塘秋”才是江南所应有的属性,惬意,喜悦,相思,小情绪。论及浙江不能不说到宗教思想的发展,自古风景名胜区的文化底蕴除了文人墨客即是佛道文化。而浙江最广为人知的,最能代表佛教文化的则有西湖三生石,大佛寺,灵隐寺,海天佛国普陀山。至于道教,除了天台山之外,传统的洞天福地在浙江的分布可谓广泛,如十大洞天共有三处,三十六小洞天共有十处,七十二福地共有十八处。这么看来浙江似乎更适合来一次由唐诗之路以及各条旅游线路所形成的更为完整的平面旅游,当然这并不合理了,但唐诗之路作为一条文化上为人熟知,但旅游上尚未得到很好开发的线路也应该受到大家的重视。旅游业的发展虽然会对文化遗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但从长远来看反而会让其得到更多的保护。









































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银川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tianfustone.com/lyjg/1506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