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中创造奇迹揭秘以色列崛起之谜下

喜报热烈祝贺中专部A班姚蘅芝、杨明静、王浩杰3位同学被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录取特此喜报,再创佳绩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一:怀念拉宾

夜色降临,游览了一天的同行者在我们下榻的特拉维夫的一家酒店休息了。连日来目不暇接的游览使大家都有点疲惫,但我还想去一个地方看看,那就是拉宾广场,这个执念驱走了疲劳。于是与一个广州的教育工作者一起去拉宾广场缅怀这位为和平付出生命的人。

拉宾广场原名叫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位于特拉维夫市政厅办公楼门前。面积并不大,因为拉宾而知名。年11月4日,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这里出席以色列工党举行的一次和平大会,拉宾在会议结束后离开会场时被刺杀身亡,以色列举国上下陷入哀痛之中,政府决定将特拉维夫国王广场改名为拉宾广场。从此,每年的11月4日,都有成群结队的以色列人来到拉宾广场点燃蜡烛,献上鲜花,纪念这位为中东和平而献身的和平使者。

伊扎克·拉宾于年3月1日生于耶路撒冷,他的父亲尼赫米亚是从乌克兰移居美国的犹太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尼赫米亚来到了当时在英国控制下的巴勒斯坦。拉宾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特拉维夫度过的。由于家境贫寒,他从小就学会了做家务,懂得勤俭朴素、奋发自立。中学毕业后,拉宾报考了北加利利地区的卡多里农业学校。年拉宾以全班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了。他放弃了赴美深造的机会,在集体农庄当上了一名农庄庄员。年,犹太人代办处决定,在犹太人自卫团内成立突击队,拉宾被选中成为突击队的成员。从此,拉宾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年他当上了以色列总理,还兼任了交通部长。年他又被选进内阁,出任国防部长。

拉宾曾经是一个狂热的犹太复国主义者,担任过以色列陆军参谋部长、国防部长等职务,为以色列扩张版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严厉镇压过巴勒斯坦人的起义。但是,战争的罪恶和残酷唤起了他的良知,他努力要在这块战火纷飞的土地上实现和平。戎马一生的拉宾深切认识到,以色列无法在周围阿拉伯国家仇视的目光中生存。除以巴《奥斯陆协议》外,拉宾还大力推动以色列与叙利亚、黎巴嫩和约旦和谈,缓解了以色列与这些周边国家的敌对状态,并同其他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官方联系。这一切为以色列赢得了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空间。

年,72岁的拉宾第二次担任了以色列总理,他凭借着在以色列的巨大威望,先后与巴勒斯坦、约旦签订了一系列“土地换和平”的协议,给中东地区带来了和平的曙光。他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在阿、以和谈中找到一个突破口。要开创一个和平的周边环境,吸引外资,开展地区经济技术合作,繁荣经济。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才会稳住自己在国内外的阵脚。拉宾以政治家的敏锐和军人的决断,大胆地抓住了时机,与巴解组织进行秘密接触,终于打破了阿、以双边和谈的僵局。拉宾和阿拉法特的手握在了一起,中东和平终于跨出了最艰难的一步。

年9月13日,美国白宫草坪上,克林顿总统主持了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签字仪式,以色列外交部长佩雷斯与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外交事务执委阿巴斯,分别代表以色列和巴解签署了《关于临时自治安排的原则声明》的和平协议。随后,在一片热烈的掌声,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这两位曾经势不两立的宿敌,握住了对方伸出的手。年拉宾和阿拉法特一起荣获了诺贝尔和平奖,他成了世界注目的传奇人物。

拉宾这些化解矛盾、着眼民族利益、争取中东长久和平的举动,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重,但是也激起了以色列国内一些极端右翼分子的不满,一些态度强硬的犹太组织甚至认为,拉宾是一个“把国家拱手让给阿拉伯人”的“叛徒”、“卖国贼”。

年11月4日夜,以色列特拉维夫国王广场上灯火通明,整个广场如同白昼一样。这里正在举行着一个有10万人参加的、声援和平的集会,以色列总理拉宾到会发表演讲,呼吁全体民众支持他的和平政策。总理慷慨激昂的演讲获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广场上的群众唱起《和平之歌〉,拉宾在人群的簇拥下,走向等在一旁的卡迪拉克防弹轿车。突然,拉宾身后响起枪声,拉宾应声倒在地上。一小时后,这位中东和平的使者停止了呼吸,终年75岁。拉宾遇刺不幸去世的噩耗震惊了全世界,各国政府和领导人纷纷发去唁电,盛赞拉宾对世界和平事业做出的贡献,缅怀他的伟绩,严厉谴责恐怖分子的刺杀行为。

不久,以色列官方宣布,当场抓获了刺杀拉宾的凶手,是赫兹利亚市巴尔伊兰大学法律系的一个学生,名叫伊加尔?阿米尔。27岁的他一直是拉宾政府的反对者,经常参加抗议拉宾政策的活动。在警方审问下,他对自己刺杀总理的罪行供认不讳,并声称是“个人行为”。并且还交代,他曾5次试图暗杀拉宾,均因条件不成熟而失败。

年11月5日下午,拉宾的葬礼在耶路撒冷的赫茨尔山公墓举行。来自世界80多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一悲壮的仪式,其中有13位国家元首、22位政府首脑。为避免刺激以色列人的情绪,阿拉法特没有出席拉宾的葬礼。葬礼4天后,阿拉法特出人意料地从加沙飞抵特拉维夫,来到拉宾遗孀莉娅的家中吊唁。葬礼上,许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先后致词,盛赞拉宾的伟大功绩。下午3时30分,8名以色列军官将拉宾的灵柩放入墓穴中。黄土渐渐掩埋了这位伟大的和平斗士,仪仗队鸣枪志哀。没有国歌、只有眼泪的葬礼在犹太教拉比的诵经中结束。墓地上只插了一块小木牌“伊扎克·拉宾,—”。这天夜里,耶路撒冷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雨,一连三天。这是不多见的,真是天公作哀呀!

拉宾被暗杀使以巴和平进程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以巴和平进程不断陷入僵局。在一轮轮循环往复的暴力冲突中,死伤无数。以巴双方领导层逐渐认识到,“以暴易暴”只能加剧仇恨,和谈是通向民族和解的唯一出路。这正是拉宾为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

我踯躅在拉宾广场,怀念着这位悲情英雄波澜壮阔的人生,感慨不已。那些为和平作出贡献的英雄应永远活在世人的心中。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二:圣地伯利恒

伯利恒是吸引全世界基督徒目光的地方,因为耶稣从这里诞生。这里的圣诞教堂,位于伯利恒中心的马槽广场。

《旧约》弥迦书说:伯利恒、以法他啊,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新约》记载童贞女玛利亚因圣灵感孕,在罗马皇帝奥古斯都普查人口时,玛利亚与约瑟从拿撒勒回到原籍伯利恒登记,因为旅店都住满了客人,只好住在马厩里,耶稣就诞生在马槽里。马槽成了摇篮。为什么要住在马厩、生在马槽?一位牧师这样解释:“荣耀的王”屈身自卑,遮掩了自己的荣光,免得因外表的威仪而引人注目;他要避免一切外在的炫耀。世上的荣华富贵和人间的功名利禄,不能救一个人脱离死亡。耶稣决意不用这些属世的吸引来召唤人到他身边,让属天真理的完美吸引人来跟从他。弥赛亚的特征早已在预言中说明了,他要世人单凭上帝的话所作的见证来接待他。

圣诞教堂始建于公元4世纪,多次遭到兵燹却没有毁坏,是留存下来最古老的教堂。现存的圣诞教堂于年由查士丁尼一世下令修建。当波斯帝国于年入侵时,由于墙上的壁画中,东方博士穿着波斯人的服饰向婴孩耶稣朝拜,那个统帅看过壁画后,下令不破坏这座教堂。

教堂的进口是一个矮门,据说当初为了阻止阿拉伯骑兵直接进入教堂,把高大的拱门改小了。也有人说,这是一道谦卑之门,是提醒人在主耶稣面前俯首谦卑的。

教堂下面的一个地下室,相传为耶稣基督诞生之确实位置,该处有一祭坛,并于地台上镶有一粒14角银星为标记。石面上写有拉丁文:HicDeVirgineMariaJesusChristusNatusEst(这是圣母玛利亚诞下耶稣基督之地)。不少客人跪拜于前,并摸一下伯利恒之星。马槽好像是水泥做的,显然是一个赝品。对于朝拜者来说,这只具有象征意义。

教堂于年12月起交由巴勒斯坦管治。年,圣诞教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巴勒斯坦的第一个世界遗产。

伯利恒唯一的清真寺——奥马尔清真寺也位于马槽广场。伯利恒还有犹太人“三大圣地”之一的拉结墓。拉结是犹太人先祖雅各最宠爱的妻子,生便雅悯时因难产死于伯利恒。拉结纯洁正直,被誉为“永恒的慈母”。

伯利恒和耶路撒冷一样,依然是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经过无数次战争的洗礼,而喧嚣已经过去,现在基本实现了和平。

我们参观的时候,正好马耳他的总统和巴勒斯坦的总理也来参观圣诞教堂。警察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的警戒。警察的态度比起国内警察就算很友好了,没有大声训斥,没有张牙舞爪,只是指示游客不得越过用手势划出的警戒线。而我们看到这些政要从车上下来,与我们的距离不过十几米。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耶稣的诞生之地是全世界基督徒向往的圣地,这为伯利恒创收了可观的效益。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三:马萨达再也不会沦陷了

在以色列那么多庄严的古迹面前,我总保持着一种肃然,而让我觉得最震撼的不是圣诞教堂马槽前的敬畏,不是耶路撒冷哭墙下的沉思,而是一次听美翁·爱萨克森讲述国家的责任,一次是马萨达山上的那句话:马萨达再也不会沦陷了。

马萨达位于以色列中部、死海西岸一片荒凉的山谷里。高于死海海面米,壁立千仞,易守难攻,尽显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我们坐能容近百人的缆车上了山。缆车运行时往下看,甚觉高险。山顶空阔平整,断壁残垣尽陈眼前,仿佛在诉说远古的沧桑。这是犹太人的精神高地,这是以色列之光。

石墙上有黑色的印痕,导游说,黑线以下是原来的石墙,黑线以上是因为地震或人为原因倒塌后又砌起来的。这真是一个严谨而又诚实的民族啊。

这是由希律王所建的堡垒。宫殿、粮仓、浴室、水利系统犹有迹可寻。这里的集水装置特别机巧,雨水会顺坡进入水渠流入水窖,水窖满了会溢出流入下一个坡道的水窖,最后流入蓄水池。

希律王死后的公元66年,犹太人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占据了马萨达,在这里加固了防御工事。近两万人的强大的罗马第十军团浩浩荡荡杀向马萨达。山上的犹太人不满一千,里面还有不少妇女儿童。他们以为不费什么力气就可以拿下这座孤零零的堡垒。

可是,据说顽强不屈的犹太人凭借天险坚守了三年。罗马人彷徨无计,只好用最笨拙的办法,逼其他犹太人用苦力填平山谷,建一条坡道来攻城。而山上的犹太人看着自己的同胞被逼着填沟,不忍心用石头击杀他们,眼睁睁看着沟被逐渐填平筑高。

在马萨达被攻克的前夕,逾越节的前一天晚上,马萨达的首领爱力阿萨尔对他的战士和家属发表了大意是这样的诀别词:

高尚的同胞们,许久之前,我们就下定决心绝不做罗马人的奴隶,一心只侍奉上帝,唯有上帝才是公正的人类之主。现在是我们行动的时候了。在没有危险的时候,我们不会接受奴役,现在我们依然不能接受奴役。如果我们活着,会遭到罗马人的凌辱。我们反抗罗马直到最后,而且不同于别的战败者,我们有选择光荣赴死的权力!让我们的妻子在遭受蹂躏前死去,让我们的孩子在被奴役前离开,我们宁死不做奴隶。

然后,集体殉难。因为犹太教不允许自杀,据这次殉难的一个幸存者、后来成为历史学家的约瑟夫说:“他们用抽签的方式选出10人,由他们杀掉这些人。当他们杀掉这些人之后又以同样的方式抽签,来杀掉其他9人,最后这个人选择自杀。”可能约瑟夫就是最后一个人,他没有选择自杀,他为写出这段历史而活了下来。罗马人在第二天攻上马萨达,看到的是一片庄严的尸体。不屈的灵魂飘荡在马萨达上空。

这是多么惨烈悲怆令人动容的历史啊!

据说美国总统川普要坐直升机登马萨达凭吊,被以色列拒绝了。他们不允许飞机落在这个被他们视为神圣的地方而惊扰先烈安息的灵魂。

以色列国防军每年都会在马萨达举行庄严的新兵入伍仪式。新兵入伍后第一天会徒步登上马萨达,对着飘扬的国旗宣誓:“马萨达再也不会沦陷了!”

听到这句话,我心头一震,身如电击。不自由,毋宁死。为自由而战,为信仰而战,这难道不就是以色列的光吗?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四:死海揽胜

以色列是个神奇的国度,有神奇的故事,也有神奇的景致。死海就是神奇的地方。死海位于约旦和以色列之间一个南北走向的大裂谷的中段。这是世界的最低点,低于海平面米,它面积约一千多平方公里,南北长80.4公里,东西最宽处17公里。利桑半岛将湖分为两个大小深浅不同的湖面,北面占四分之三。

 1月31日晚上,我们从马萨达下来,下榻于死海旁边的五星级酒店,乘着夕阳的余晖我们踏进了死海。

想起小时候读过《死海不死》的课文,生在穷乡僻壤的我当时以为死海是我这辈子做梦也到不了的地方,谁知死海居然踏在我脚下。文章说可以躺在水面上看报纸。这居然是真的。我浸入水中,仰面躺下,浮在水面上,看一份旅游图画。由此感悟到钱可以使人实现人生的梦想。有钱走遍天下,没钱寸步难行。挣钱是很重要的事情。

死海的含盐量是普通海洋的10倍,由于湖水含盐量高,鱼类难以生存,岸边也没有草木,所以人们称之为死海。而不会游泳者也淹不死,容易浮起来,人们称之为死海不死。约旦河每年向死海注入5.4亿立方米水,另外还有4条不大但常年有水的河流从东面注入,由于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致使从约旦河流入死海的几乎所有的水都蒸发了,致使海域面积不断减少。

据说所多玛和蛾摩拉两座古城位于湖底。据《圣经》记载,上帝将这两座城市焚毁是为了惩罚城内罪恶深重的居民。为此犹太人的先祖亚伯拉罕还跟上帝进行过讨价还价。亚伯拉罕对耶和华说,无论善恶,你都要剿灭吗?假若那城里有五十个义人,你还剿灭那地方吗?将义人与恶人同杀,这断不是你所行的。耶和华说,所多玛城里若有五十个义人,我就为他们的缘故饶恕那地方的众人。亚伯拉罕最后一直递减到十个。耶和华说,为这十个人的缘故,我也不毁灭那城。可是,所多玛和蛾摩拉连十个义人也找不出来。只有亚伯拉罕的侄儿罗得是个义人,天使就领着罗得的一家离开了所多玛。并且告诫他出城以后,不管身后发生多么重大的事故,都不要回过头去看。罗得一家按照规定的时间离开了城,他的妻子因为贪恋那个城市,偷偷地回头望了一眼就变成了盐柱。死海边的山上,确实有一根盐柱。据科学家推断,那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罗得一家是幸存者,可是罗得的妻子回头望的时候,地震的强光让她瞬间丧失了意识,呆立不动的时候,因剧烈地震飞到天上的盐降下来裹住了她,变成了盐柱。

死海的海水不但含盐量高,而且富含矿物质,常在海水中浸泡,可以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因此,每年吸引了数百万的游客来此休假疗养。这一项旅游收入给以色列带来可观的效益。尽管这里是全世界旅行者的圣地,却没有国内海滨浴场的汹涌人潮。高额的花费让不少人止步于此。

我和广东搞教育的谭昌永先生下了水,孩子们不知怕冷还是怕羞,在岸边观看。不远处,有几个白人也在游泳,其中有一位比基尼女士身材曼妙,可能是模特儿或演员,在视频或画报里看到的那种形象,现实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我们玩够了,回酒店大快朵颐之后,又漫步在岸边,四周静谧;我和贺先生走累了,坐在岸边的躺椅上聊起无它的未来,贺先生充满了美丽的憧憬,而我常有许多忧虑。谭先生赤脚在岸边继续散步。因为明天上午就会离开这里,我们在海边就想多待一会儿。第二天清晨,晨曦初照之时,我们不顾疲倦又来到海边观赏日出,沧沧凉凉,一片寂然。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吃过早餐,我们辞别了死海,走向下一个景点。这一辞别,还会踏上这片土地吗?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五:约旦河畔的遐思

辞别死海,我们不一会儿就到了约旦河。站在约旦河畔,我不由遐思联翩。水是人类的生命线,人类历史上因为争夺水源引发过不少战争,在淡水稀缺的中东,约旦河就是引发阿以冲突的导火索。其实,“对手”一词在拉丁文里就是“同饮一条河的人”,可见,对水源的争夺有很古老的历史了。

约旦河源于叙利亚,流经以色列,在约旦境内注入死海,全长公里。这条狭窄的河流两岸草木茂盛,河水不足百米就掩映在树木中看不到了,河水像湖水一样平静得感觉不到流动,河流的狭窄处只有十多米宽,没有波澜壮阔,没有激流汹涌,却是世界上最出名的河流,因为她孕育了两大宗教,是中东争夺最激烈的水源,中东4次大战都和它有关。约旦河为以色列主要水源加利利湖提供2/3的水量,20世纪60年代阿拉伯国家联手准备截流约旦河切断以色列的水源,以军炸毁了叙利亚的截流设备,这成为年战争的原因之一。以色列占领了约旦河发源地戈兰高地。叙以争端的焦点不是土地,而是水源。而今天以色列海水淡化技术的推广应用,让水危机引发的剑拔弩张缓和下来。

约旦河名声显赫的另一个原因是耶稣当年在此曾经受洗,成了后来信徒们向往的圣地。河边施洗的地方用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着“耶稣基督受洗处”,河岸边长长的墙上有用各种文字记录的《圣经》中耶稣受洗的段落。约旦河两岸有众多历史宗教遗迹,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人文气息出现在诸多典籍和文学作品中。这里,每天都有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来受洗或者观光。据统计,每年人数超过了50万人。据说团体来此地受洗的场面十分壮观。他们换上洁白长袍,在同伴的帮助下,浸入河水,由牧师祷告施洗,就意味着成为基督徒,灵魂得到了重生,不少人受洗后激动得痛哭流涕。作为基督徒,能在约旦河耶稣洗礼处接受洗礼,是不容易的事。据说英国的皇室成员接受洗礼的时候,皇室都会派专机来到这里,装上一些约旦河水,然后再飞回到遥远的不列颠,用约旦河的水为皇室人员施洗。

同行的无它学校校长贺雄飞先生几年前曾经在这里接受洗礼,由一个著名牧师主持。他说,他当时不由不激动得放声大哭,泪流不止。去年年底我和贺先生参加内蒙古茅台经销商读书会并做演讲时,有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叫以斯帖的女子说他当时恰好在场,目睹了老贺痛哭流涕的一幕。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呀!这次,贺雄飞为他的儿子贺约瑟和李老师施洗。作为信仰了基督教的中国人能在约旦河受洗是一件幸福的事啊!

我想,科技应该让人类更幸福,然而让无良的政府或集团掌握了先进的军事技术将是人类的梦靥。所以,科技要掌握在良善者手中才是好的。重视科技与教育的以色列发明的海水淡化技术缓解了中东水危机,铁穹制导技术保证了自己的安全。而从以色列走出的基督教让人类学会了爱与和平。基督教诞生近二千年,遭受到多少次刀光剑火的杀戮,尤其是遭到罗马人的血腥屠杀,然而顽强地扎根,生长,现在成为有近30亿信徒的宗教,为什么呢?就因为一个字:爱。爱邻舍,爱弟兄,甚至于爱仇敌。爱可以征服一切,而恨会毁灭一切。大家都怀有爱心,就不会有战争的发生;大家都怀有爱心,科技将会突飞猛进;大家都怀有爱心,世界将实现永久的和平。可是,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世界上总有一批想不劳而获的人,想奴役别人的人,挑战着世界的秩序,所以像以色列人一样不图安逸地活着,不庸庸碌碌地活着,不逆来顺受地活着,是正确的活法。以色列要做世界的光,要光照列国,可惜有些人不接受这光。以色列的光是什么呢?就是上帝之光,也是智慧之光、理性之光和科技之光!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六:畅游加利利海

我们乘坐的奔驰商务车行在草木葳蕤的以色列北部,在和叙利亚的交界处,看见了风景如画的加利利海,此海也称为提比利亚湖,是以色列最大的淡水湖,总面积平方公里,最深处48米。戈兰高地、赫尔蒙山与加利利山环抱着这一片美丽的水域。从高处俯视,加利利海像一块巨大的碧玉镶嵌在大地上。这是基督教文化圣地,如伯利恒、拿撒勒、耶路撒冷一样吸引了全世界基督教信徒的心灵。不同肤色的人们在这里探寻耶稣走过的足迹。

我们乘船游在湖面上,湖水清澈透明,海鸥紧紧地随着船飞行。船主是一个阿拉伯人,把切成片的面包递给我,我撕成零碎,向翩翩飞舞的海鸥抛去,海鸥争着抢食,有的面包屑被敏捷的海鸥用嘴接住了,有的撒在湖面上,被海鸥一个俯冲叼起来。船稳健地行驶,大家高兴地在甲板上跳起舞来。

贺先生说,耶稣当年就是在这里的湖面上行走,彰显了神迹,让他的弟子们更加崇拜。

据《圣经》记载,耶稣在三年的传道中,有很多的时候都是在加利利海边进行的,他在湖边呼召了渔夫彼得、约翰、雅各、安德烈,在湖边的八福山上登山训众,曾经用五饼二鱼喂饱五千人,他曾经在船上平静湖中的风浪……

现在,基督教文化成为西方文化的主流,并影响了全世界。发韧于耶稣,扩大于加利利海上的渔夫,这些社会底层的民众把基督教传向了全世界。

加利利海有耶稣和门徒的故事,加利利海边还诞生了一位传奇式的将军——摩西·达扬,在历次中东战争中战功显赫。他总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提出的口号是"跟我上",而不是"给我上"。他34岁成为以色列军队中最年轻的将军。他规定退役时间为40岁,以保持军队的活力和战斗力。年7月第二次中东战争,达扬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代价,赢得对埃及的战争,占领了大片阿拉伯领土,为日后谈判筹备了资本。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达扬刚过他自己规定的军人退休年龄,便以身作则,自觉退了下来。但心系军队。年5月份,埃及总统纳赛尔发布了一号战斗令,宣布封锁对以色列至关重要的蒂朗海峡,约旦、伊拉克等国表示其军队接受埃及的指挥,阿尔及利亚、科威特等国将军队相继开到西奈。达扬感到责无旁贷。他到前线上视察,那里都是他的老部下,人们对他充满了尊敬。达扬找到军需官,要了一套没有任何军衔的军服和一支左轮手枪,准备以普通士兵的身份参战。艾希科尔总理在强大的舆论压力面前任命达扬为国防部长。达扬决定对埃及进行闪电战。年6月5日凌晨,大批以色列战斗机突然轰炸西奈的埃及军队,埃及战机被火海吞噬。然后以军发动地面战拿下西奈。达扬出尽了风头。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在犹太人的赎罪日对以色列发动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军仓促应战,耗资2.5亿美元修造的巴列夫防线彻底崩溃,形势十分严峻,达扬决定先集中兵力打垮叙利亚军队,腾出手来重点对付埃军。嗣后,达扬集中兵力对付埃及军队。双方在西奈展开坦克大战,参战坦克超过了辆。达扬根据战场的形势变化,命令虎将沙龙率部强渡苏伊士运河,将埃及退路切断,埃军腹背受敌,被迫宣布停火。以色列转败为胜,付出沉重代价,达扬引咎辞职。可以说,弹丸之地的以色列能够战胜面积庞大人口众多的阿拉伯联军,和达扬、沙龙这些英勇善战的军人是分不开的。

从加利利海上来,游了沉船博物馆,然后上了一座山,这座不高的山知名度却很高。生于伯利恒,长于拿撒勒,曾在加利利湖畔传道的主耶稣,在这座山上留下了不少印记,对于基督徒而言,一座普通的小山峦成为朝思暮想的圣地,这就是“八福山”。八福山有一座八福堂,教堂呈八角形,用来象征八福,是纪念耶稣登山八训的地方,贺雄飞先生博闻强记,把八福滔滔不绝地讲出来:虚心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哀动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土地。饥渴的人有福了,因为必得饱足。怜恤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称为神的儿子。为义受迫害的人有福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人若因我辱骂你们,逼迫你们,捏造各种坏话毁谤你们,你们就有福了,应当欢喜快乐,因为你们在天上的赏赐是大的,在你们以前的先知,人也是这样逼迫他们。随后,贺先生像一位牧师一样讲解了八福的真谛。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七:探访基布兹

对于以色列的基布兹,早有耳闻,这次在加利利海边的一家基布兹餐厅做了了解。

基布兹是希伯来语聚集之意,类似于我国过去的人民公社,不同的是我们越搞越穷,不得不解散,他们却越搞越红火。基布兹的目标是共产主义,社区里的人没有私有财产,工作没有工资,衣食住行、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

以色列许多精英人物都来自基布兹,走出4位总理:本·古里安、摩西·夏里特、莱维·艾希科尔和果尔达·梅厄。工党执政的29年中,其内阁成员的1/3都来自基布兹。在以色列国防军中,许多高级将领原本也是基布兹成员,如曾任国防军总参谋长和国防部长的摩西·达扬,就出生在以色列第一个基布兹。

以色列有多个基布兹,成员人数从不足人到超过0人不等,多数有成员数百人。每个基布兹在社会上和经济上都是个自治单位。他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也从事工业和高科技产业。基布兹贡献很大,其耕地面积占耕地总数35%,农业产值却占全国总产值的40%,为75亿美元,以色列全国50%的小麦、55.4%的牛肉和80.4%的棉花产自基布兹。它的工业产值也占全国的7%,约亿美元。

基布兹的基本原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它的一切财产和生产资料为全体成员所共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大家一起劳动,共同生活。住房、汽车、学校、图书等等属于众人。平常的开支,包括吃饭、穿衣、看病保健、教育、旅游乃至听音乐会、看电影等全部免费,并由集体统一分配。在食品店、服装店,每个成员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表格,需要什么只管拿,签个字就行。基布兹可说是个设施齐全的小社会,其服务设施很全,可满足一切生活的基本需要:包括招待所、游泳池、健身房、博物馆、中小学校、医院、食堂、犹太会堂、服装店、超级市场、洗衣房、工厂、仓库、工具房、电工房、养鸡场等等。

基布兹成员家里一般没有厨房,大家都在集体食堂就餐。一般采取自助餐的方式,各人自己挑选食物,然后端到桌上与家人或朋友一起吃。食堂里除专职炊事员外,全体成员都要轮流到食堂帮工。人们可到基布兹商店自行挑选服装。为满足成员对样式、颜色的要求,基布兹还到外面去购买服装。基布兹为成员统一提供住房。每户都有一套舒适的住房,包括客厅、卧室、卫生间等。房里的一切,从灯泡到电视机、家具等等,一切全由基布兹提供。基布兹有自己的大小轿车。因公或节假日用车免费。

基布兹实行民主管理,全体成员共同参与。每周都要召开一次全体成员大会。日常事务由全体大会选出的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委员会下辖生产计划、文教、劳动、财务、卫生体育、住房等若干专门委员会,遇到问题先由专门委员会进行初步表决,然后将讨论决定交成员代表大会最终表决。形成了系统的辩论、投票和动议程序。在决定原则性问题时,简单多数票还不够,必须有2/3的票才行。

基布兹儿童从小就过着集体生活,每天下午4点左右,孩子们回到父母身边,与家人一起呆到睡觉时间,然后由父母把他送回集体宿舍,在那儿给他唱童谣和催眠曲,并让孩子喝上一杯奶,然后在晚安声中吻别。这样做的优点是:不让孩子问题影响父母的日常劳动和娱乐活动,同时从小培养孩子们的集体主义和平等观念。

现在基布兹工厂什么都生产,产品从时装、食品、家具到电子设备、农机以及计算机等,种类繁多。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外界交往的频繁,在富庶和繁荣中长大的年轻一代,对基布兹狭小的天地感到不满足,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兴趣和渴望,有部分年轻人在服兵役或到高等学府深造后,不回到土生土长的基布兹,而是到大城市去工作,这一现象无疑将影响到基布兹的未来。

近些年基布兹还大力发展旅游业,建立了许多旅游景点,并提供一流的饭店服务,吸引了无数的观光者和志愿者。为基布兹提供了滚滚财源。

这种人民公社或所谓的共产主义,为什么人家能搞好而我们搞不好呢?大约因为人家有真正的宗教信仰好逸恶劳之徒不多吧?大约因为人家科技进步物质极大丰富吧?大约因为人家的民主体制吧?为什么我们总是诞生层出不穷的贪官而人家没有?为什么我们总有一些人欲壑难填有钱却远走美国欧洲?我踯躅在加利利海边,仰望天空,做了一个天问!

沙漠中创造奇迹之十八:如果有天堂,一定是海法的样子

以色列到处都是美丽的景色。耶路撒冷有沧桑之美,特拉维夫有现代之美,马萨达有苍凉之美,死海有静谧之美,而海法有天堂之美。

海法市是加利利省的首府,以色列最大的港口城市和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同时是以色列科技研究和高等教育中心,有以色列工业技术研究学院和海法大学。海法是地中海东岸美丽的山城,以色列第三大城市,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巴哈伊、德鲁兹五种宗教在这里和诣共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这里和睦相处,它是战火纷飞的中东土地上难得的和平家园。每年都有大量的游客涌入这座城市,而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冲着同一座建筑而来:巴哈伊空中花园。这是海法最美的地方,是一个年轻宗教的圣地,宗教和建筑的历史都不长,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巴哈教派分布于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总部就设在这里。巴哈伊花园依山而建,背靠有"上帝之山"盛名的卡梅尔山麓,以金色穹顶的主建筑为中心发散,形成19级巨大的平台式阶梯,自山脚至山顶绵延千米。

巴哈伊花园的建造颇为曲折,自巴哈欧拉于年亲选此处作为先知巴孛的长眠之地以后,工程断断续续达百余年。巴哈伊花园最终在1年惊艳亮相,如今已成为以色列的旅游胜地。巴哈伊信仰是一个独立的一神论宗教,创立于年。该信仰认为曾存于世的九大宗教信仰都来源于同一上帝,只是上帝在不同的时间派遣了不同的"教师"去不同的地方传道。其先驱为巴孛(-),创教者为巴哈欧拉(-)。据统计,巴哈伊教已经遍及多个国家,拥有万以上的教众。年巴孛被波斯当局处决,其遗体被巴哈伊教友辗转隐藏多年,于年运抵海法。年,巴哈欧拉去世后任教长的阿博都·巴哈被释放后立即着手在巴哈欧拉指定的地点修建巴孛陵寝。年阿博都·巴哈去世后,巴哈伊教的圣护守基·阿芬第继续其未完成的事业。他将陵寝修建成今天的模样并在陵寝周围的平台上建造了美丽的花园。

从卡梅尔山俯瞰,巴哈尔花园尽收眼底,青翠的草木郁郁葱葱,远处是烟波浩渺的地中海,温煦的风儿拂过脸颊,宛如人间仙境。我们徜徉期间,心旷神怡。我们拍照的时候,一个美丽的高鼻深目的女子用纯正的普通话微笑着说,我来给你们拍照好吗?她给我们拍照并与我们合影。她叫罗莎,是加拿大人,小时候随同做外交官的父亲在台湾长大,现在信仰了德鲁兹。德鲁兹人属欧罗巴人种,主要生活在黎巴嫩、叙利亚、约旦等国,还有约10万人生活在以色列的加利利地区和戈兰高地一带。贺雄飞邀请罗莎到她的学校教授英语,她说看情况吧。把她的   孔子去陈。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孔子欺骗蒲人,与之盟约、答应对方不去卫国,而脱离危险就去了卫国。如果浦人知道孔子是这样的人,就不会放他走了。孔子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在要挟下的盟约是没有约束力的。我们为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试图制定普遍的道德规范,认为说谎与欺骗是不道德的,实际上说谎以及欺骗永远是错的的道德规范已被人唾弃。假如在协迫下说谎还有情可原,而为了逐利而说谎就是一种无耻。社会一旦堕落到说真话者四面楚歌,说假话者春风得意,社会也就行之不远了。

建国后的以色列,实行以议会为主导的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以色列议会制定了一系列法律,使国家机关和人民的活动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由于法律是由以色列人民选出的议员组成的议会制定出来的,是人民意愿的真实表达,所以人民都很自觉地遵守法律。他们不仅自己守法,而且还时时严格监督他们的领导人是否遵守法律,有时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以色列空军的缔造者、第一任总统魏兹曼深受国民爱戴,但因接受犹太富商捐款以雇人护理因伤瘫痪的儿子,且没有上税,被最高检察长判定有道德问题,免于起诉,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尽管他的儿子是在最危险的苏伊士运河前线受伤的,也不能免责。

由于国人普遍遵守法律、信守承诺,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三是犹太民族的乐观精神。

犹太民族是一个乐观向上的民族。不论历史境遇还是现实生存状况如何困窘,他们抗争、奋斗,却从来没有颓废过,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不论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定居时的磨难,还是流散他乡时的惨境,犹太民族始终没有向现实低头,总是在逆境中不断求生存求发展。他们屡遭击打、亡国,他们认为是违反了和上天签订的契约,因不义而遭受苦难,是对错误的惩戒。这一想法让他们在回归正道的同时,也对所受的苦难释然了,使他们不会纠结在怨天尤人中不能自拔。犹太人认为,要重新建国,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严格遵守与上天签定的契约,也会承担苦难,他们认为因义而遭受苦难是荣耀的。

犹太人认为乐观向上是他们战胜困难和迫害的信条,而悲观失望则是弱者的表现。财产被没收了,通过自己的努力再重新创造:被从世代居住的地方驱赶出来,找一个新的地方再建家园,虽然他们在肉体上受到折磨,在外表上受到统治者的轻蔑和唾弃,但他们在精神上却是高傲的。这是犹太人在两千多年的苦难历程中产生的乐观主义精神。在以色列,强调积极方面、向上精神的态度渗透到以色列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色列人在生活中面临若各种各样的压力,但他们绝不是生活的抱怨者,他们习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进行工作。每当遇到困难和意想不到的麻烦时,许多人也许会觉得无法忍受,犹太人却总是耸耸双肩,摇着头轻声说道:“本来就是这样”。然后用进一步的努力和耐心去克服困难。在以军中流行一种更明确的说法:“本来就是这样,可我们肯定会赢”,“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些简明地表达乐观主义和充满希望的话,已成为以色列人的座右铭。

在以色列的短暂时间里,可以说是我有生以来最美好最紧张的一段时间。我目不暇接地观察,马不停蹄地走动,不停地提问,默默地体悟,晚上临睡时还要整理成札记。饶是如此,还觉得观察不够仔细,该问的没有问到,体会得不够深刻,记录得不够详细。关键是时间太紧张,如果多待几天,就会更好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我们要进行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以色列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借鉴。事实上,我国与以色列在很多领域进行了合作。与犹太人同行就是与智者同行。

别了,以色列!

中国历史上第一所中以智慧结合的创新教育学校—WUTA创新智慧学校,由“中国犹太智慧和以色列创新教育研究和实践第一人”——贺雄飞教授领衔创办,并于年秋天正式开始招生,至今已走过将近4个年头。

WUTA常年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从小学、初中到中专的学生,进行小班制和项目制精品教学,实施导师制、翻转课堂,以及“老生带新生”等活动,不仅突出《英语雅思》和“少年MBA智慧系列”等国际化课程,教学中实施寓教于乐、因材施教、“问题导学和智慧启学”,以及“五感立体式教学法”和“犹太式哈柏露塔学习法”等理念,还开设了《犹太财商智慧》《中医常识》《模拟法庭》《演讲口才与创意写作》《品格教育》《电影欣赏》《恋爱与婚姻》《犹太智慧话剧表演》《国画》《动漫》等16门校本课程。

无它实行全寄宿和全封闭人性化管理,帮助厌学、叛逆、手机成瘾和早恋的孩子重新爱上学习;让本身热爱学习的孩子均衡发展,培养未来的精英和“五好学生”——好身体、好习惯、好品格和好性格、好口才、好文章。

联系人:孟老师

无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tianfustone.com/lyjg/lyjg/1592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