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愈合过程
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小儿骨折和成人骨折的愈合过程一样,一般包括四期,分为血肿机化期、骨痂形成期、骨性愈合期、改造塑型期,具体如下:
★血肿机化期
骨折以后,骨膜、骨质和骨髓等组织损伤或断裂,同时损伤了骨骼周围的小血管,引起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伤后4-5小时,骨折部位血液开始凝固,形成含有网状纤维素的血凝块。血肿的刺激使骨折部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等再生,并从骨折两端同时向血肿内生长,犹如树根在土壤内生长一样。这些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从各个方向侵入血凝块和坏组织,并分裂繁殖,最后积血清除,形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再一步转化纤维组织,将两个骨折端连接在一起形成纤维愈合。这个过程叫血肿机化期,这一时期约2-3周完成。
★骨痂形成期
在骨的表面有一层骨膜,它对骨的再生和生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骨折后1周,骨膜内的成骨细胞开始大量分裂增生,形成新生骨,并从骨折两端沿着血肿机化后变成纤维组织,最后两端连接一起,将纤维组织变成骨组织。这一阶段大约在骨折后1周开始,4-6周完成。此时断裂的骨头被新生骨组织连接在一起,虽不会移位,但仍不能持重,否则容易发生成角变形。
★骨性愈合期
骨痂内的新生骨小梁逐渐增加,骨折间隙的桥梁完全骨化,这就是愈合期。约在骨折后8-12周,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消失,骨痂密度增加,髓腔为骨痂所填充,骨痂与皮质的界限已不清。此时骨折端之间已形成骨连接,外力作用时骨折部不再变形,故够负重活动。
★改造塑型期
骨折的愈合过程中和愈合中的一定时期内,都通过成骨和破骨过程进行塑形。最后在形态和结构上恢复或接近恢复到和正常骨一样。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全身性因素
年龄:儿童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故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较弱,故骨折愈合时间也较长。
营养:严重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骨基质的胶原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骨痂钙化,妨碍骨折愈合。
疾病:例如-糖尿病、血管功能不全、骨质疏松症、贫血、激素缺乏等。
局部因素
局部血液供应:如果骨折部血液供应好则骨折愈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颈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应差者,骨折愈合慢,如股骨颈骨折。骨折类型也和血液供应有关: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折部分与周围组织接触面大,因而有较大的毛细血管分布区域供应血液,愈合较横形骨折快。
骨折断端的状态:骨折断端对位不好或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塞等都会使愈合延缓甚至不能接合。此外,如果骨组织损伤过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坏过多时,则骨的再生也较困难。骨折局部如出血过多,血肿巨大,不但影响断面的接触,且血肿机化时间的延长也影响骨折愈合。
骨折断端的固定:断端活动不仅可引起出血及软组织损伤,而且常常只形成纤维性骨痂而难有新骨形成。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必要的。但长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会影响骨折愈合。
感染: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均断裂,骨折处暴露、时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障碍者,有时新骨形成过多,形成赘生骨痂,愈合后有明显的骨变形,影响功能的恢复。有时纤维性骨痂不能变成骨性骨痂并出现裂隙,骨折两断端仍能活动,形成假关节,甚至在断端有新生软骨被覆,形成新关节。
病例分享(一)
患儿男,3岁,不慎从床上摔下致右股骨干骨折。
查X片示:右股骨干骨折。
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后拍片复查,正位对位对线良好,侧方对线尚可,对位欠佳。
2个月后拆除石膏复查,骨痂已形成。
9个月后复查,骨折线消失,塑形完成。
病例分享(二)
患者男,30岁,外伤致右胫腓骨下段双骨折。
X线片提示:右胫腓骨双骨折
入院后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复查X线片示:断端对位对线尚可。
半个月更换石膏后复查,对位对线尚可,未出现移位现象。
一个月更换石膏后复查
2个月更换石膏后复查
4个月更换石膏后复查,骨痂已形成,断端相对稳定。
5个月拆除石膏后复查,骨痂明显。
10个月后复查,骨折线逐渐消失。
赣医院(黄金院区)门诊3楼外科正骨门诊
各种复杂的闭合性骨折复位,相关部位骨折,可以通过查看“赣南正骨”订阅号“历史消息”中查看。有各个部位骨折的手法复位经验,相关骨科疾病康复治疗,骨折注意事项,就诊须知等。
了解下白癜风绿色祛除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tianfustone.com/lyjs/19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