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常吃鱼的这个部位,竟能补精益血助长
不少人都喜欢吃鱼肉,因为鱼肉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而且肥而不腻,可以补阳抗寒、增强活力,因为鱼肉高蛋白、低脂肪,含有大量不饱和脂肪酸,对心脑血管疾病有益。鱼身上处处是宝...这里说到的能够达到补精益血的部位就是鱼肚了,每一条鱼身上都有鱼肚,对于一些喜欢食用、会吃的人看来,鱼肚的食用价值比鱼肉要高百倍!
1、鱼肚的药用价值
鱼肚属于味甘、性平的食物,能够入肾、肝经,对于滋养肝肾有很好的作用。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中国人就有食用鱼肚的记载。
《本草新编》中记载:“鱼肚,补精益血。”《本草求原》中也说道:“养筋脉、定手战、固精。”可见在古代中医看来,鱼肚固精、益精的药用价值是得到了中医的认可。
2、鱼肚的营养价值
就其营养价值来说,在鱼肚中有较多的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矿物质等,对于身体保健好处极多。
同时,在鱼肚中还有较多的粘性胶质、多糖物质,有效的补充身体需要。
3、吃鱼肚的好处
(1)、治疗风湿性腰背痛
对于常年伏案工作的人来说,腰酸背痛已经是常见的症状了,很多人年龄尽管不大,但是,腰酸背痛的症状,却很严重。其实,适当的食用鱼肚,对于治疗风湿性腰背痛有较好的作用。
(2)、补肾益精
对于肾虚的人来说,不妨适当的食用鱼肚,以此来补肾,对于益精强肾也有较好的作用。
(3)、补血
在鱼肚中有较多的铁元素,铁元素是构成血液的基础,适当的食用,能够达到补血的目的,对于贫血的人来说,不妨适当的食用一些。
(4)、美容养颜
鱼肚中丰富的蛋白质、胶质能够帮助人们滋补皮肤,对于美容养颜有非常好的功效。特别是女性,不妨适当的多食用一些,以此达到补益身体、滋养皮肤、显现年轻的目的。
你扔掉的鱼身上这物却是宝贝
1、鱼骨
鱼骨也就是常说的鱼刺,富含钙等微量元素,经过软化处理后,其营养成分会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进入胃里后,胃酸会将其鱼骨部分软化,促进钙、磷等营养物质的溶出。
此外,鱼骨还可以加醋熬汤,小火焖煮(2~4小时)。需要注意的是,用白水煮汤,鱼刺很难变软,多加点食醋焖炖,可利用醋酸的作用促进鱼刺软化。
2、鱼鳔
鱼鳔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和欧米伽3不饱和脂肪酸,可能对血脂控制有益。
常见的做法是:将鱼鳔用清水洗净,和鱼一起清炖或红烧。
3、鱼肝
鱼肝是鱼身体里储存多种营养素的地方,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D和铁等微量营养素,但其中的胆固醇和嘌呤含量也很高,不适合痛风患者。鱼肝和鱼胆相连,在清洗鱼肝时,别把鱼胆弄破。肝脏有解毒的功能,特别容易集聚毒素。食用前,应确定鱼没有受到环境污染。
4、鱼肠
鱼肠含脂肪低,蛋白质含量不逊色于鱼肉。不过体积大的鱼的鱼肠才有食用价值,食用前要把里面的脏东西去净。因为鱼类所吃的食物都要经过鱼肠消化,所以它是鱼的身体里受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器官。如果对鱼的养殖环境不够放心,就不建议吃。
秋季适合吃五种鱼
1、带鱼
常吃带鱼有养肝补血、润肤养发的功效。虽然带鱼的脂肪含量高于一般鱼类,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带鱼富含镁元素,可以保护心脑血管系统,预防高血压等病。带鱼适宜久病体虚、气短乏力、皮肤干燥的人食用,而皮肤病、哮喘病患者则不宜食用。带鱼宜煎着吃,出锅前喷些料酒,味道更好。
2、青鱼
青鱼富含硒、碘、锌元素以及核酸,有抗衰老和抗癌的作用,常用于食疗。青鱼体内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结。青鱼适宜水肿、肝炎、高血脂、高胆固醇、动脉硬化患者食用,不适宜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和患有瘙痒性皮肤病的人食用。青鱼油脂较多,适合烤着吃,保证肉的鲜嫩度。
3、鲤鱼
鲤鱼富含高质量蛋白质,人体消化吸收率可达96%。鲤鱼适宜肾炎水肿、黄疸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人食用。鲤鱼是发物,不适宜恶性肿瘤、皮肤病患者食用。鲤鱼宜红烧,烹饪时要把肠子去掉,否则破坏味道。
4、泥鳅
泥鳅有药用价值,有补中益气、养肾生精的功效。泥鳅富含亚精胺和核苷,能增加皮肤弹性和湿润度,并提高身体的抗病毒能力。泥鳅适宜身体虚弱、脾胃虚寒、体虚盗汗的人食用,对急性黄疽型肝炎的治疗十分有益。泥鳅可能带有寄生虫,所以不能生吃,宜炖着吃。
5、鲫鱼
鲫鱼富含蛋白质,且易于消化吸收,是肝肾、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良好蛋白质来源。鲫鱼有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的功效,对水肿、溃疡、气管炎、哮喘、糖尿病有食疗作用。产后的妇女炖食鲫鱼汤,可补虚通乳。感冒并伴有发热的患者应忌食鲫鱼。鲫鱼适于做汤,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白癜风的治疗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