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古仔耸立数百年的万江金鳌洲塔

◆◆◆◆◆◆◆◆◆◆◆◆◆◆◆◆◆◆◆

金鳌洲塔

地处万江金鳌洲河畔,是一座八角九层仿楼阁式砖塔。始建于明代,由当时的东莞县令翁汝遇发动县中绅士、百姓兴建,修建历时27年,距今四百多年历史。它并不以繁复装饰,精雕细刻见长,但比例均匀,高耸挺拔,体现了中国古建筑崇尚形体比例之美。金鳌洲塔的修建既取“独占鳌头”之意,祈一方文运,又在地形上成为典型的风水塔。

↓↓↓↓↓↓↓↓↓↓↓↓↓↓↓↓↓↓↓↓↓↓

很久很久以前,在东江河上有一条千年鲤鱼。这条鱼经过修炼成了精,经常跑到河面来兴风作浪。它有时使河水涨高三丈,冲毁了河堤,淹没两岸的庄稼和房屋,有时又无风起浪,吞噬了过往的船只。由于鱼精住在河底隐蔽的岩洞里,所以人们受其害也难以消灭它。后来,附近村里有个姓金名鳌的青年渔民,决心为民除害。他离开家乡到南海学水性,到罗浮山学武艺,三年之后,他回到了家乡,携带一把利剑潜入河底,与鱼精展开了一场浴血博。他在遍体鳞伤,几乎耗尽力气的情况下,终于有鱼精杀了,而他自已也死在河底。过了九九八十一天,他的尸体才浮出海面,人们把他厚葬在附近沙滩上,并把这里改名为金鳌洲。而当年杀死鱼精的地方,也被称为鲜鱼洲。后来,鲁班师傅路过此地,得知英雄的事迹,在金鳌洲附近建起了一座九层纪念塔,并称为金鳌洲塔。据说,大风大雨之夜,常常可以听见隐约的刀剑碰击声,人们说是金鳌的的英灵和鱼精的子孙在博斗;见清月朗之夜,可以看见塔顶发出亮光,人们说是英雄在守卫着自已的故乡。

  这个故事是一则美丽的神话,当然不可能是历史事实。但是人们却相信它,并且世世代代地传诵着它,这反映了人民对为保卫莞邑、建设家乡作出过贡献的无数英雄的敬仰,寄托了人民对剪除邪恶和强暴的反动势力,过上和平、安定的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愿望。

 

 金鳌塔建于明朝万历、天启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的历史。万历丁酋年(公元一五八七年),一些绅士言语人认为东莞县城南、北、东三面皆有名山峻岭护卫,唯西向滨海,宜建宝塔,“以耸其观,以翕其秀,补虚镇之弱,摄浩瀚之气。”东莞知县翁汝遇遂其意,募比筹建,历时二十余年,于明朝天启甲子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建成。

宝塔高达四十九公尺,塔身呈八角形,每面均有精巧的拱门,有石级直通塔顶,是一座九层(九级浮屠)阁楼古典塔式砖石建筑。每层都有微小挑檐,由下而上逐缩小,收分比例恰当,造型轻巧窈窕,有朴素雄伟之风,无妩媚华丽之意。顶端有小铁塔,既作避雷之用,亦示清秀之锋。

  清朝乾隆二年(公元一七三七年),即建成后一百一十余年,塔受台风侵袭,有塌毁危险。知县印光任和本县林华封等集捐重金一千五百四十两,花去劳动力一万八千二百六十工,重修宝塔,使“其塔巍然在望,倍雄于前”。

传说观音乘巨鳌云游四海,普渡众生。一天来到万江地带,金鳌见江河交织,万川入海,岸上草木长春,是块难得风水宝地,有些依依不舍,观音看出巨鳌的心事,见巨鳌确已改恶从善,并为人类立下大功,巨鳌也已年迈,理应安息,于是放出一道金光,点化巨鳌为大洲,在此休息安居。为使金鳌死时能得全尸,还点化四个横水渡为鳌足。而为横水渡的四只鳌足,永远不会一齐到对岸,心防金鳌恢复原形,再次变坏。而今万江区的金鳌洲仍像金鳌形,其四足即原来的横水渡,不断活动,如在水中流动,栩栩如生。

现在人们在屋顶上安放金鳌,不言而意,是说有观音派遣金鳌下凡庇佑。众所周知,成语有“独占鳌头“一句。说的是皇帝以工代殿前有金鳌石刻。新科状元与榜眼、探花由赞礼官引进,前趋金銮殿下。而状元更进一步,立在中阶石上。石的正中雕着龙及巨鳌,为古之”鳌头督“,故人称新科状元为独占鳌头。

东莞三面环山,唯独此处缺乏高地,人们便筑金鳌洲塔。有金鳌洲塔镇住,金鳌永远不能离开万江。而今,金鳌洲塔成了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金鳌洲塔下,原来建有文昌庙,庙内供祭文武二帝,是读书、习武、求功名的人,考试前必拜之神。

人们在金鳌洲洲头,面朝大河,舒怀旷志,立誓报国报民,勇攀高峰,总能在各行各业上夺得鳌头。万江张家玉与广州陈子壮、陈邦彦成为广东“三忠”之一。尹源进与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为“岭南四才子”,就是很好的证明。

万江龙湾印记∣一个水乡情怀的







































白斑和白殿疯有何区别
中科白癜风微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tianfustone.com/lyxx/150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