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仁之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

侯仁之

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

此次发文较晚,因文章较长,写作耗时较长,若有错误请多海涵。

ps:感觉这次太正经了,风格不太对.....

曾获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

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

国际地理学会联合会(IGU)及科学历史与哲学国际协会(IUI-IPS)所属地理学思想史专业工作委员会常任委员

《地理学报》主编

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

我国“申遗”第一人

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称号。

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获美国地理学会“乔治·戴维森勋章”的首位华人()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荣获中国科学院荣誉章()

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年度科学考察与探索奖”

年少求学

出生之时,辛亥风云正炽;

幼岁体弱,几不得进学,先母订画报启蒙;

少年求学辗转,先德州博文中学,

后济南齐鲁大学附中,再通州潞河中学……

——侯仁之,《晚晴集》自序

年,农历辛亥年。这一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它在中国的历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0月10日,武昌起义取得成功,辛亥革命开始,敲响了封建王朝彻底覆灭的丧钟。

就在革命烽烟迅速地在神州大地四处燃起的时候,在华北平原一个普通的小镇上,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男孩子悄然出生了。

那是年12月6日,侯仁之出生于隶属河北省枣强县的肖张镇。

侯仁之的父亲侯天成,毕业于协和大学。对!就是潞河,民国时期的潞河!后在一所学校任教。

侯仁之于年入小学读书。由于他从小体弱多病,曾经数次辍学。所幸母亲刘毓兰为他订阅了不少画报作为特殊的启蒙教材,还经常讲述《旧约》中的小故事启发他的学习兴趣,使他的学业没有荒废。

年,15岁的侯仁之到山东德州博文中学读书。初次接触外面的世界,任何事情都让他感到新奇和兴奋。20世纪20年代,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学事业的发展,鲁迅、郭沫若、茅盾、冰心……一大批优秀作家的作品极大地影响了当时的青年一代。那时的侯仁之,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的阅读了不少书籍。

中学时代的侯仁之是一个十分活跃的学生。博文中学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尤其是学生的体育活动搞得很出色,每个班都有自己的篮球队,经常举行篮球比赛。侯仁之很羡慕,壮着胆子找到篮球队长,想加入球队。可那时候他个子矮小,身体瘦弱,班上的同学比赛,没有人选他。侯仁之没办法,干脆自己练起了跑步。每天下午课后,围着操场一圈一圈地跑,坚持跑了一冬天,天天不间断。第二年,学校举行春季运动会了,侯仁之参加了米比赛。几乎轻而易举的拿到了第一名。也正是从那时起,因为每天的跑步,原来体弱多病的侯仁之的身体一天天的好了起来。从那以后,“跑”基本上贯穿了他的一生。

当然,除了跑步,多才多艺的侯仁之也参加过学校的话剧表演、获得全校演讲比赛第一名……

高中时期

侯仁之的高中时期并不是直接来到潞河学习的,而是因为一系列的机缘巧合,甚至让人觉得冥冥之中注定要与潞河结缘。

侯仁之的父亲想让他将来成为一名医生,希望他能到齐鲁大学医学院学习,于是侯仁之来到了齐鲁大学的附属高中读书。

然而,当时山东学潮迭起,侯仁之学业中断,不得不再次回到博文中学读高中。

但,由于博文中学尚未在中国教育部门注册,学生不能直接报考大学。因此,高三那年侯仁之的父亲便安排侯仁之兄弟二人去天津,到新学中学读书。但是,面试过后,侯仁之的弟弟侯硕之被一新中学录取,而侯仁之却因为英语水平而落选。

侯仁之的父亲依然没有放弃让他学医的想法,这时他想起了自己的母校。

命运接连的反转,促使了那个稚气未脱的青年第一次踏入了北京(或当时应为北平),这个他之后爱了一生的地方。

侯仁之回忆那一天的情景:“当时,我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对被称作文化古城的北平,心怀向往,终于在一个初秋的傍晚,乘火车到达了前门车站。当我在暮色苍茫中,随着拥挤的人群走出车站时,巍峨的正阳门城楼和浑厚的城墙蓦然出现在我眼前。一瞬之问,我好像忽然感觉到一种历史的真实。从这时起,一粒饱含生机的种子就埋在了我的心田之中。”

那天,他爱上了北京,与这座古老的都城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那个晴朗的秋日,一个朝气朗朗的英俊青年在一片蝉鸣声中走进了绿树浓阴的潞园。他迈入严肃而古朴的入德之门,看到谢氏楼、卫氏楼等一座座古朴而美观、富有异国风情的建筑,看到一棵棵古树相拥而立,看到美丽的协和湖碧波荡漾。校园建筑的雄伟与规整、环境的安谧与空旷,让他一下就爱上了潞园。

不过,他很快发现,令人倾羡的校园环境并不是最令人兴奋的。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改变了他一生的良师——校长陈昌祐先生。

陈昌祐校长

初入潞河,侯仁之可谓如鱼得水,科科成绩优异。当时陈昌祐校长倡导“三育齐备”即“德育”“智育”“体育”,因此学校格外重视体育。每天下午四点一刻,课外活动时间,操场上总会有同学们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体育运动,这也深得侯仁之心意。他擅长长跑,喜爱足球。在当时,他的长跑几乎无人能敌,年全校春季运动会上就轻松摘得米冠军。

年,侯仁之获潞河中学春季运动会米冠军

runyouclvrboy

九一八事变后,满怀爱国热情的他就曾在当时学生会主办的的校级刊物《协和湖》上连续发表文章,抒发他的爱国抗日情怀。其中,尤以在年11月6日出版的《协和湖》上的题为《民族的反省》一篇,辩证的评价了“爱国抗日行为”。在86年后的今天,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

(鉴于篇幅或者我懒得打字就不在此展示那篇文章了)

当然,这时的侯仁之,还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学生。他面前的人生道路十分明确:努力读书,打好基础,力争一年后顺利考入一所理想的医科大学——比如北平城里著名的协和医学院。再以后,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称职医生。

然而,他最终没有成为独树一帜的医学专家,却作为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闻名于世。影响他毕生命运的,还有一个又是十分偶然的因素:一本杂志和一篇文章。

那是在年初的寒假里。

侯仁之回忆道:“当时已经是冬天了,该放假了,我也没有回家,心里十分烦闷……那天,我实在闷得很,一个人去城里。从我们学校一出校门就是火车站,如果坐火车到前门只要20分钟。但是我憋着一口气,我说我走着去!从学校一直走到前门。干什么去呢?我是想买一本杂志,上海开明书店出版的一个杂志,就是《中学生》,我非常喜欢这个杂志。开明书店在北京有一个分店,在前门外的杨梅竹斜街。我一直走啊,一个人走。心里太烦闷了。当时没希望啊,抗日也不允许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到了杨梅竹斜街,买了这本杂志回去了,一路上看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对我影响太大了!里面头一部分,是一组总标题叫《贡献给今日青年》的文章,其中有一篇文章,不长、但写得特别好,满腔热情地勉励青年“不要空谈救国”,要“到民间去”,“要把自己的脊梁竖起来,真正去唤醒民众”。那作者的署名是顾颉刚。”

这篇文章让他又认真的思考了自己的人生,学医真的能救中国人吗?

“我就想,怎么到民间去呢?我本来应当是学医的,我父亲本来让我学医,那年我已经高三了,要毕业了。有一天,学校的陈昌佑校长找我,他和我父亲认识。他说:“怎么样,要毕业啦,怎么打算?”我正在考虑,怎么能像顾颉刚说的那样,到民间去呢?顾颉刚的名字我也不熟悉,我就跑到图书馆借书去了,借了他的《古史辨》。这个《古史辨》是一大本,我也没兴趣啊。但是他的“序”,我忘不了。序很长,多页,像是一篇自传,从他小时候到苏州学习时写起,详细讲了他自己读书和成长的过程……我很感动。但是当时我还没想到学历史,我就想,到小学教书总可以吧?不就到民间去了吗?那就能够宣传抗日了啊。

因此,陈校长找我,问有什么打算的时候,我说,我想回原籍,教小学。陈昌佑校长说:“不行啊,你要考学啊,学医啊。”我说对学医没兴趣,我看见顾颉刚的书了,看了他的序了。陈校长说:“顾颉刚是燕京大学的历史系教授,你应该到燕京大学去向他学习。”这个陈校长真好。他说:“你的成绩可以保证投考,得奖学金。”

于是,侯仁之先生参加考试,如愿得到四年奖学金。年,进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从“潞园”走入了“燕园”。

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几位校友都是燕京大学毕业。这里简单介绍一句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年由通州协和大学、北京汇文大学合并而成。(协和大学设有大学和中斋二部,后中斋部留在通州原址,更名为私立潞河中学)次年,华北女子协和大学并入。成立初期未分学系,仅设本科和预科。年,设文学院、自然科学院和应用社会科学院,包括中文、外语、历史、哲学、心理、教育、新闻、音乐、化学、生物、物理、数学、家事、政治、经济、社会等学系。年设研究院,下分文、理、法3个研究所。司徒雷登(IohnLightonStuart)为第一任校长。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于年迁校成都。年迁回北平(今北京)。

年由中央人民政府接管。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文科、理科多并入北京大学,工科并入清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并入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北大迁入燕京大学校址(燕园)。

情系燕园

青年负笈燕大,

燕园风光旖旎,同学少年多不贱,

名师风流,学林宿儒,一时云聚;

顾颉刚师、洪煨莲师的教诲,

如醍醐灌顶,使我得沐重化…

——侯仁之,《晚晴集》自序

在燕京大学,对侯仁之影响最大的两位教授是顾颉刚和洪业。

(洪业,姓洪名业,其号煨莲为英文名William的音译。)

顾颉刚洪业

对于这两位对他一生影响最大老师:顾颉刚和洪业。侯仁之最常使用的一个词是“好极了”——顾颉刚老师好极了,洪业老师好极了!

顾亭林经世致用的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

颉刚师指导我参与后套水利调查,

在煨莲师诲导下考辨陈潢治河……

——侯仁之,《晚晴集》自序

在燕京大学,侯仁之积极参加了顾颉刚发起组织的以研究中国历代疆域政区变迁为主的“禹贡学会”,还主动组织参加了黄河后套的水利考察。

侯仁之在北平郊区实地考察古代石渠遗址()

侯仁之随恩师参与了多次野外实地考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始终十分重视并提倡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而在另一方面,他的兴趣已经开始逐渐由“历史”向“地理”的方向转化了。

侯仁之在考察途中与村民李二交谈

年长江中下游大水灾,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侯仁之深受震动。他为《禹贡半月刊》撰文,综述灾情,并揭露当政者的贪污腐败对水灾负有责任。这也使他认识到水利问题的重要,联想到历史上黄河危害的问题,就选定了清朝早期治河名家靳辅为例,写成了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勒辅治河始末》,并得以刊登在《史学年报》上。随后他又补写了《陈潢治河》一文,发表于《大公报.史地周刊》上。

年在燕京大学毕业前的侯仁之

本科毕业后,留校任助教。师从顾颉刚攻读研究生。

从进入燕京大学学习到成为顾颉刚先生的研究生,侯仁之思想上的成熟是显著的。但有一点没有变:像中学时代一样,他仍是一个比较活跃的人物,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且表现突出。尤其使他始终引以为自豪的,是曾经在学校的越野赛上两次夺得米长跑的冠军,并曾刷新学校记录,而这一记录直到年才被打破。年,已经44岁的侯仁之在北大教职工运动会的米比赛中依旧获得冠军。

多年以后,在聊天的时候,侯仁之还常会饶有兴味地谈起当年如何自西校门直奔颐和园,在东宫门外的大牌坊前调头转弯,再一路领先跑回校园,把那些人高马大的“洋同学”远远甩在后面。

年秋燕京大学历史学会在燕南园洪业寓所开会时的合影。中立穿长衫者为邓之诚.其右侧穿西装者为洪业,右下戴眼镜的坐者为侯仁之。

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顾颉刚被迫撤离。侯仁之转为洪业(煨莲)教授的研究生,开始历史地理的研究。这期间深受明末清初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朴学大师顾炎武的影响。

当然,在燕京大学期间,侯仁之也寻到了他的一生挚爱,,侯仁之和张玮瑛同是燕大学生。但其中说来有趣,虽然同在燕京大学历史系,张玮瑛比侯仁之小4岁,却比他高一年级。

侯仁之与张玮瑛()

年8月,侯仁之和张玮瑛在燕京大学临湖轩东厢结婚。国难当头,仪式从简,只备便宴。

证婚人正是当时的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二人的老师洪业教授、李荣芳教授和他们的夫人都在座。

从此,侯仁之和张玮瑛二人相濡以沫,从20岁同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过了漫长的人生路程。

侯仁之在校期间,正值中国各地学潮迭起的重要历史时期。以“传授真理”为己任的燕大校长司徒雷登虽为一美国人,但废除了学校的宗教课程,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而且立场鲜明地站在爱国学生一方。燕大校方曾公开支持学生的行动,停课一周,举行“爱国行动周运动”。司徒雷登还亲自带领数百名燕大师生走上街头,在海淀游行。再这样的环境中,侯仁之自然受到了很大影响。

司徒雷登

抗日时期

因掩护学生抗日,惨遭日寇逮捕,

人间炼狱,矢志弥坚……

——候仁之,《晚晴集》自序

年夏,抗日战争时期,燕大并未南迁,而因美国教会学校之由未受日军侵扰。侯仁之研究生毕业后继续留校,开始讲授地理课程,兼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的副主席,在此期间侯仁之曾秘密协助爱国学生脱离沦陷区,前往大后方或解放区。

穆楼(外文楼)西侧,二楼西北角为侯仁之任学生生活辅导委员会工作时的办公室

这项工作得到了校长司徒雷登的大力支持,他明确提出,只要有学生为参加与抗日有关的工作而要求学校帮助离开沦陷区,校方一定给予支持;对于要走的学生,凡有经济困难的,校方将予以必要资助。学生临走前,他都在临湖轩设宴饯行,并告诫道:燕大的学生无论是到解放区还是大后方,都要在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起到桥梁作用,以加强合作,共同抗日。

值得一提的是,侯仁之帮助送走的第二批爱国学生中,有一名学生,名叫曹天钦。自燕京大学开始,侯仁之就与曹天钦结成了终生好友。

年侯仁之在英国留学期间曾去看望曹天钦(左)

八十年代侯仁之与曹天钦在北大东门外蒋家胡同(右)

但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美开战。日军封闭燕京大学,侯仁之遭日本宪兵逮捕,幸而当时日军并未发现他帮助学生一事,而以“以心传心,抗日反日”之罪与燕大11名教职工一同关押(包括洪业、赵紫宸等人),尽管在狱中条件艰苦,但侯仁之依旧保持乐观,几位不同领域的学者之间甚至常常互相“授课”、讨论。

年,取保开释后,侯仁之寄居天津岳父家中,无迁居旅行自由,依然被日军监视。

原天津海大道60号侯仁之岳父张子翔的寓所

这里依然有一个巧合,侯仁之岳父的家在法租界海大道,是一所不大的二层小楼。小楼南面一墙之隔,便是著名的新学中学,那正是侯硕之的母校。当年兄弟俩一起前来投考,如果侯仁之与弟弟一起考中,后来的命运自然大有不同。

年,侯仁之、张玮瑛与刚满月的女儿侯馥兴

再插入一段其弟侯硕之的介绍,侯硕之中学学习的是文科,而在高中毕业后,想为国家贡献分力量,于是转学理科(与侯仁之正好相反),就读于清华大学电机系,学习水利水电工程,想为新中国电力事业贡献一份力量。二战爆发,他想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只身前往延安,不幸在陕西“国统区”惨遭杀害。不失为一颗人世流星。

当时日本人软硬兼施,想为侯仁之“介绍工作”。为摆脱敌伪干扰,侯仁之先后到达仁商学院与法国天主教会主办的天津工商学院任教,同时不忘学术研究,撰写了《北京金水河考》、《天津聚落之起源》等论文。

投身学术

早在年,煨莲先生就对侯仁之说过:“择校不如投师,投师要投名师。”煨莲师说,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首先是在西方地理学界开始得到发展的,而他自己并非历史地理学家。“你应该到外国去专攻历史地理学。论西方大学,哈佛很有名。它有多年的历史,有数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可那里没有地理系,英国的利物浦大学,论名气虽然不如哈佛,但那里有一位地理学名师,可以把你带进历史地理学的领域里去。”

洪业先生的这席话如醍醐灌顶,决定了侯仁之先生一生的学术研究道路——历史地理学。

侯仁之在燕大研究生宿舍

由于二战爆发,直到年8月,侯仁之才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克利福德·达比(CliffordDarby)教授。留学期间,他用新的理论方法进行北京历史地理的研究,从而把过去在探讨北京城市发展所积累起来的大量研究工作,上升到新的高度,提出了十分新颖的见解。

英国留学期间,侯仁之在宿舍

年夏初,侯仁之的论文《北平历史地理》通过答辩,并顺利获得博士学位。

年9月27日侯仁之回到了北京,三天后,参加了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

回国后,侯仁之重返燕京大学任教,历任燕京大学副教授、教授,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不久搬到燕南园61号居住。

北大燕南园61号

侯仁之与其题写的未名湖

年院系调整,北京大学迁至西郊燕园,成立地质地理系,侯仁之担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并兼任刚刚成立的地质地理系主任,他以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为基地,开始新的历史地理学研究。

50年代中期,北大开始招收历史地理专业研究生。自此,“历史地理学”便正式出现在中国大学的课程设置中。在随后数十年间,侯仁之全力以赴从事历史地理研究,为中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建立,做出了杰出贡献,可谓是我国历史地理学的首创者。

侯仁之在金中都建城年纪念会上作报告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曾经评价侯仁之“是中国学术成果最丰厚、最富有激情的地理学家之一”,“是当代地理学的世界级领导人物”。并且在他所做出的贡献中,不难看出“经世致用”的思想对他的影响。

60年代初,国家大规漠治沙工程启动。侯仁之深入毛乌素、乌兰布和等沙漠、半干旱地带,细致考察沙海之中掩藏的人类活动遗迹,首次揭示了历史上人类活动对该地区沙漠化形成的影响规律。

“文革”期间,侯仁之被下放到江西鲤鱼洲劳动改造,那里是严重的血吸虫病区,侯仁之等人在这里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

“文革”结束后,侯仁之70高龄,仍不畏艰辛,深入茫茫沙海,为祖国的治沙事业执著奋斗。

80年代以来,环境问题日益为全社会所注重,侯仁之率先强调历史地理学在环境问题研究上的重要作用,他直接指导了对承德、围场、赤峰等地区的环境变迁研究。发展到现在,环境变迁研究已成为历史地理学界十分重要的研究领域,

北京城的守望者

“北京,我心中的圣城”

——侯仁之

有人说,“没有侯仁之,人们不可能像现在这样了解北京。” 侯仁之先生是北京生命印记的守望者。

对于北京,侯仁之有一种深沉的爱。在对北京的研究上,他发表一系列富于创见的文章,深刻分析了北京的起源、发展、历久不衰的深刻地理原因与环境特点。

更重要的是,他将北京城的研究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在北京旧城的保护上,侯仁之先生提出了应当从整体出发全面考虑,慎重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并为此殚精竭虑,奔走呼号,积极建言。

是他,撰文呼吁“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才使得卢沟桥很快得到妥善保护和整修,不会再有机动车运行其上。

也是他,修改北京西站图纸,使莲花池原址被保留了下来。

甚至先生不顾91岁高龄,推着轮椅进行实地考察,建议有关部门保护金鱼藻池,开辟“鱼藻池公园”。防止了这处金代的遗址化身一栋栋别墅。

先生担任过北京市人民政府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被人称为“活北京”。自上世纪50年代起,每年北大新生入校的第一堂课,就是“侯仁之讲北京”。

侯仁之还任《中国地理丛书》编写委员会主任,亲自编写了《北京历史地图集》。(小编就有一本《中国历史地图集》是侯仁之主持编写的)

侯仁之先生手绘的地图(局部)

先生曾说:“我不是北京人,可是北京城从我的青年时代起,就已把我引进了一座宏伟瑰丽的科学殿堂。我一直为它深厚的蕴藏和探索不尽的奥秘所吸引着,终于使我对它产生了无限的爱,特别是当我眼看着它从历史的尘埃中卓然兴起,在一个崭新的时代里,使它那悠久而杰出的文化传统重放光芒的时候,我就不仅仅是对它的爱,我情不自禁地要为它欢呼,为它歌唱??”

侯仁之与北京地理学会秘书长王永昌

除北京之外,侯仁之亦参与了承德、邯郸、淄博、芜湖城市的规划研究,对这些历史名城的改造建设工作提出了重要见解。

由于在城市建设事业上的特殊贡献,侯仁之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北京市文物古迹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侯仁之与56级学生,北大校庆

申遗第一人

此外,先生还是中国申遗第一人。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在巴黎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年生效以来,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的普遍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中科白癜风让白斑告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tianfustone.com/lyzl/1535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